风海网 > 娱乐 > 正文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简介(再别康桥是写给谁的)

2023-10-12 01:03 来源:风海网 点击: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简介(再别康桥是写给谁的)

《再别康桥》原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六日作

【作者】徐志摩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简介(再别康桥是写给谁的)

▲《再别康桥》徐志摩简介

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

原名章垿 字槱森 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浙江海宁硖石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

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1923年成立新月社。

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31年11月19日,飞机罹难。

代表作品就有《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创作背景

徐志摩的三别康桥

第一次1921年到1922年,他第一次到剑桥大学进修。

徐志摩受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和文艺观影响非常大。

开始了对爱、美与自由西方理想式的信仰追求。

当徐志摩康桥理想成为他的“创作的源泉”“时,他的文学才华内爆发了。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简介(再别康桥是写给谁的)

▶ 一别康桥的心情:难舍的惜别

第二次1925年4月重游,归国后写《我所知道的康桥》。

回国时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民族只恨,军阀混战的飘零落魄。

对那段康桥时光产生了难忘的依恋之情。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简介(再别康桥是写给谁的)

▶ 二别康桥的心情:难忘的依恋

第三次1928年8月,写下了《再别康桥》。

那是对“康桥时光”理想主义的破灭的颓废之情的表达。

是对康桥时光”回忆的惆怅,孤寂无奈中有着无限哀伤的情怀。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已经远去的时光都有着不舍的情感。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自己的“康桥”。

那里也流淌着我们的自己诗…

著名的再别康桥,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她是一代才女,也是备受争议的传奇女子。她更是中国女性建筑学家的第一人,也是众人争相追捧的对象。但大众最先认识她的还是她的花边新闻。

16岁的林徽因年轻貌美,因父亲喜爱交际的缘故,在伦敦的林徽因遇到了英俊热情,才华横溢的诗人徐志摩。两人的初见并无太多的波澜,然而随着徐志摩的频繁拜访,一种微妙的情愫在两人之间荡漾,于是16岁的青涩少女被24岁的热情诗人引入了诗歌戏剧的殿堂。至此少女也成为了诗人创作的灵感源泉。

诗人无法控制自己的爱意,他曾写下,“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于是,他向已有身孕的妻子张幼仪提出了离婚。他对妻子说“你晓得我没时间等了,林徽因要回国了。” 不久后,林家父女启程回国,诗人徐志摩于万分痛苦之中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