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影视 > 正文

​大学生电影节迎来“而立之年”

2024-06-15 19:51 来源:风海网 点击:

大学生电影节迎来“而立之年”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于靖园

三十年来,大学生电影节秉承“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宗旨,坚持“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拍、大学生评”,从北京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从校园走向行业,在传递中国青年文化、彰显青年影人风采、推动中国电影创作及产业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启幕 2023年4月23日下午,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启动仪式在北京市东城区时间博物馆隆重举行。供图/受访者

“坚持热爱,坚持梦想,勇敢追梦,向前奔赴。”在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相关的内容下,有网友用这样的四字词语留言表达了他对大学生电影节的理解。人们发现,原来代表着青春、代表着梦想的大学生电影节,在不知不觉间也走入了而立之年。

2023年4月23日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宣传部承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启动仪式在北京市东城区时间博物馆隆重举行。

为青年影人搭建桥梁

大学生电影节秉承“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宗旨,坚持“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拍、大学生评”,奠定了不同于其他电影节的独特品格。三十年来,大学生电影节不仅为优秀国产影片提供了一个展示硕果的舞台,还为中国电影培育了众多中流砥柱的电影人才,助推着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

大学生电影节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成长为今天“三十而立”的一位“青年”。这个历程,令人感慨。自1993年创立以来,到2023年,这三十年是大学生电影节和中国电影共同进步的三十年。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群体在观赏、品鉴、遴选优秀电影作品的实践中,展示和宣扬大学生群体的青春活力,也见证了中国电影艺术工业和技术突飞猛进、类型百花齐放、风格交织多变的历史。

三十年来,大学生电影节始终与大学生同在,也就是和中国电影最青春、最有潜力、最高层次的观众同在,因此得到了整个电影行业的认可与尊重。从大学生电影节的银幕上,走出了《三毛从军记》《站直啰,别趴下》《赢家》《爱情麻辣烫》《集结号》《疯狂的石头》等许多深受大学生观众喜爱的影片,也走出了黄建新、霍建起、张杨、冯小刚、宁浩等电影人,其中许多现在已经成名的导演、演员,都是在大影节的舞台上拿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奖项。

过去三十年中,我国电影事业和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影市场的发展为中国电影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中国电影人在创作中持续探索,在银幕上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始人黄会林教授在为“溯光·而立”——大学生电影节30周年回顾特展写下的寄语中提到,“穿越时间,跨越山河,电影让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力量汇聚一堂。风雨三十年,大影节已经成为我特别亲密的事业,也为中国电影注入了无穷尽的力量源泉。三十而立,大影节是在一代代青年人的不懈努力和一代代电影人的倾力支持下走到了今天,祝愿大学生电影节能够守护初心、脚踏实地,持续发挥对于中国电影而言无可替代的作用。大影节属于所有青年,也将在各界的呵护和哺育下继续发展,见证中国青年的蓬勃姿态。”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需要年轻的大学生观众来关爱、支撑其发展,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也需要电影艺术的熏陶。”黄会林表示,大学生电影节架设起大学校园与中国电影的桥梁,一方面,借助电影节的学术品位和独立眼光,让电影业界聆听到来自青年学子的声音,从中获得启发与反思;另一方面,大影节也将大量优秀的电影人和电影作品引入大学,发挥电影节对当代大学生的美育作用,帮助他们获得艺术滋养和审美提升。

让年轻人接过火炬

在本届大学生电影节启动仪式“三十而立”——大学生电影节30周年回顾环节,著名表演艺术家、八一厂演员陶玉玲老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几十年来的从影经历,并表示,“正如八一厂为我们这代人提供了走上大银幕的机会,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也在这三十年间,为无数青年影人搭建了一条走向中国乃至世界的桥梁。”她鼓励越来越多年轻人接过老一辈手中的火炬,将电影的光芒传递给未来。

像蒋梦婕这样的青年演员和北京师范大学校友朱赞锦就是接过“火炬”的年轻人。他们都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蒋梦婕表示,“从舞者到演员,我人生的维度因此拓展,我享受每一个角色的塑造,也不会停止对影像质量的追求,希望未来能够有更优秀的电影作品,在大学生电影节的舞台上与各位再度相逢。”朱赞锦则表示自己在校期间曾参与大影节的多项活动,“电影节在我心中也种下了光荣,毕业后我走上了演艺道路,我始终不会忘记母校给予我的诸多帮助,期待能够与大学生电影节并肩而立,砥砺前行,共同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电影节虽然已经走到了而立之年,但是依旧青春闪耀。在今年的大学生电影节“光影青春”优秀国产影片单元,共征集200余部国产影片,最终遴选出31部“光影青春”优秀入选影片,并首次联合新影联影业进行优秀影片的线下展映和映后交流,这些影片后续也将在大学生电影节的推荐下,进入全国50余所高校进行巡展。

大学生电影节从北京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从校园走向行业,在传递中国青年文化、彰显青年影人风采、推动中国电影创作及产业发展上贡献出有目共睹的力量。

“大学生电影节最有意思和有意义的是它举办的学术论坛,作为学生的我,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并将其应用到我的专业里。”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刘丽(化名)说道。

今年大学生电影节的学术论坛“向光而立:中国电影30年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于4月25日在时间博物馆举办。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和中国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作为网生代的青年文艺评论者开始在中国电影的审美评价和思想解读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然成为当下中国文艺评论中最有生气与活力的一部分。

在中国电影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向光而立:中国电影30年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学术论坛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桥梁的作用,连接学界与行业,构建起传统与新兴的脉络,连接起电影人与观众的沟通,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为中国电影开拓新的成长空间,为建设电影强国、文化强国展现青年力量。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充盈人民精神世界、鼓舞人民精神追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国文艺的重大使命。本届大学生电影节学术论坛通过回顾中国当代电影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30年历程,探讨中国电影在反映时代巨变、彰显中国精神、满足人民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上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具有积极意义。

三十年的光影变换中,大学生电影节见证了中国电影全方位的发展与进步。中国电影人在创作中持续探索,在银幕上展现越来越多的精品佳作。在全媒体时代,网生代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在中国电影的审美评价体系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国文艺评论最有生机与活力的生力军,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电影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年力量。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5月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