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影视 > 正文

​郭富城这部电影票房仅903万,却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2024-10-26 20:33 来源:风海网 点击:

郭富城这部电影票房仅903万,却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在香港的电影逐渐卷入商业浪潮中,慢慢无法抽身之时,导演许鞍华在这其中显得有些"另类",她不迎合,也不随波逐流,始终坚持个性化表达和人文关怀的传承。不过也正是这样的她才能够真正看到香港的现实社会,电影《桃姐》的大获成功不仅让香港的现实问题得到广泛关注,老龄化、新移民、住房资源等方方面面,而且电影口碑好又叫座,刘德华、叶德娴等一众演职员顺利摆脱了商业化的标签。

这就显得同期的《浮城大亨》有些冤枉,因为名字商业气息太过浓重,被观影人所不屑,豆瓣评分7.3,票房却遭滑铁卢,仅收获了903万。但其实看完整部电影就会发现《浮城大亨》的立意甚至要超越《桃姐》,《桃姐》立足香港现实问题,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真实生活,《浮城大亨》以小人物的成功史影射香港百年被殖民历史,堪称香港史诗影片。

故事以郭富城扮演的帝国东印度第一位华人大班布华泉的奋斗史为主线,从布华泉被收养开始,布华泉的阿娘在海上遇险活着回来,根据疍家人的说法需要一命换一命,因为流过产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生的阿娘抱回了"长得不太一样"的布华泉。布华泉小时候其实并不能理解自己的不同,这种不理解一直持续到他的成年时期,甚至持续到他的功成名就,他都一直不停的反复追问自己是谁。

布华泉是疍家人,顾名思义就是住在蛋壳里的人,而疍家人的生活就像蛋壳一样脆弱易碎。对于疍家人来说,船就是他们的全部,他们依靠船只捕渔,在船上生活,很少上岸。布华泉的小表妹第一个说起他的不同,遭到了布华泉阿娘的质问,于是小表妹被母亲狠狠教训了一顿。在小表妹第二次说起布华泉阿娘不是阿娘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被教训,一家人随后赶着出海捕渔遇难,布华泉第一次知道天堂和失去。

阿东牧师帮布华泉受洗,第一次问他想不想学写字。阿娘脱口而出谁不想上岸,却在阿爸说不许去的时候噤声不语。布华泉在这个时候认识了阿娣,阿娣的表姐已经上岸去塑胶厂工作。布华泉第一次上岸读书,二十一岁上一年级受尽嘲笑和冷眼。布华泉不想再去读书,阿东牧师却不想放弃他,送了他第一双鞋,并带他去街坊福利会认字班。他在这里第一次吃到面包,认识了刘超力,看到了帝国东印度的美好天堂。

布华泉进入了反叛期,他拒绝东家叫他洋杂,却被父亲毒打一顿,说读书无用。布华泉终于上了岸半工半读,不再回到船上。阿爸主动来找他,说不论他做什么,都要照顾好阿娘和弟妹。他们终于拍了第一张全家福。

阿爸随后出海去世,布华泉长兄代父,一天做好几份工仍然无法养活弟妹,东家的刁难无意中让布华泉知晓了自己的身世。阿娘无奈把弟弟妹妹全部送人。布华泉成功进入帝国东印度读书,选了识字去打杂。在工会夜校第一次见到中国国旗。而阿娘决定考船主牌照,让孩子们都回来。但因为没钱变通,就一直考不下船主牌照,这时教会要撤离香港,布华泉的弟弟妹妹又无家可归。阿娘和布华泉只好决定租船生活。

布华泉很幸运的得到了大班的赏识,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香港对于英国人和对中国人的差别待遇。

布华泉想和阿娣结婚,阿娣还保持着原先的初心,但布华泉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他了。生活吞噬了爱情,和阿娣结婚一方面是为了之前的承诺,另一方面是为了搬进职工宿舍。这个时候,他遇到了菲安,菲安优秀且漂亮,最重要的是很欣赏他,愿意帮助他跻身上流社会。阿娣却在这些年的婚姻生活中逐渐失去自我。不过在菲安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时,他还是选择回归家庭。

布华泉在出差时被英籍通道拒绝,只能走异籍通道。大班许诺布华泉英国国籍和上流社会。布华泉寻找生母无果,在阿娘的葬礼上,布华泉知道其实阿娘一直拿着那只耳环帮他寻找生母。香港回归,布华泉成为了帝国东印度第一位华人大班。

电影由真人真事改编,但布华泉的原型是由两个人糅合而成的,据导演严浩的采访可知,这两个人一个叫黎华安、一个叫卢金泉,是表兄弟。

其实看到最后,影片一直存在的问题"我是谁"所表达的无非是"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两点。这两点在布华泉和香港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布华泉的社会认同之路从低贱的渔民之子到成功跻身上流社会,有房有车有家室有红颜知己,甚至有了梦寐以求的社会地位。他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获得尊重。

但布华泉的"自我认同"之路就太过坎坷,他在功成名就之时仍不断反问"我是谁",他找不到自己的生母,也没有国籍,所谓的上流社会和他想象中的天堂又有点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他所有的犹豫和迷茫都是因为自我认同出现了偏差。

他的金发代表着生母被英国水手凌辱,也代表着香港百年的殖民历史带给底层人民深重的苦难。没有中国国籍,所拥有的英国国籍根本不被承认,他甚至都无法确认自己的身份。

好在1997年香港回归,英国结束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祖国的强大使布华泉的生活重新焕发了生机。

关注一波,更多影视资讯等你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