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 > 正文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典故由来和含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022-12-26 16:31 来源:风海网 点击: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典故由来和含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来,一直没有很权威的说法。

这里的“娘”,是指“亲娘(母亲)”,还是“姑娘(少女)”?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天要下雨,粮要解营”的讹传吗?

因伟人引用而妇孺皆知

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飞机叛逃。马上就要飞出国境线了,周恩来总理请示毛主席,是否要拦截林彪的飞机,毛主席镇定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用来比喻必然发生、无法阻挡的事情。

这句民间谚语,因毛主席曾经引用而妇孺皆知,但这句话的由来,一直没有很权威说法。

“娘要嫁人”里的“娘”,是指“亲娘(母亲)”,还是“姑娘”?也没有定论。

还有人认为,“娘要嫁人”是“粮要解营”的讹传。

毛主席引用的这句民谚出处在哪?据说有关文献部门查了好长时间没查到,甚至到了毛主席的湖南老家调查,当地老百姓说他们那没有这句俗语。

典出何处?

后来,人们从毛主席看过的书里找,分析出自《何典》。

几家权威媒体刊发的文章提及此事。

《新华日报》刊发、人民网转载的《毛泽东,一个伟大的“ 读书人”》;《党史博览》刊发、人民网转载的《毛泽东向儿子推荐过的奇书》等文章,均写明“娘要嫁人”出处是《何典》这本书。

《何典》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上海才子张南庄用吴方言所著的讽刺滑稽小说。

毛泽东最晚是在1941年就读了《何典》,那时他曾托人为远在莫斯科的两个儿子从中国带去一些书,其中就有《何典》。

据书籍《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2010):

1971年7月底,毛泽东向中央政治局推荐了一本晚清小说《何典》,特别指出了书中四句话:“说嘴郎中无好药,死病无药医,药医不死病,一双空手见阎王。”

小编仔细查对了下,《何典》里并没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原话,只是有个相关的寡妇执意再嫁的故事。

原文——

六事鬼道:“说便去说,只不知令弟主意若何?”

雌鬼道:“这个不必费心。老话头:头嫁由亲,二嫁由身。我既定了老主意,他也不能阻挡我。”六事鬼吃完酒,谢别起身。

此段的意思是说,寡妇雌鬼要嫁人,找街坊六事鬼来商量,六事鬼说不知寡妇的亲弟弟是否会同意,雌鬼回道“老话说得好,头嫁由亲,二嫁由身,弟弟不能阻挡”。

头嫁由亲,二嫁由身:女子第一次嫁人由父母说了算,但第二次再嫁自己说了算。

后来雌鬼弟弟果然来干预此事,说:“即使要再嫁,也该拣个梁上君子,怎么想嫁那刘莽贼?”

雌鬼回道:“世间掉老婆左嫁人的也太多甚广,那里都拣着了梁上君子?这是我自己情愿,不要你管闲账。”

《何典》中寡妇再嫁,顾忌的只是亲弟弟(小孩舅舅),并不是自己亲儿子。寡妇雌鬼有个儿子,但尚处在不晓事的孩童年龄,不存在干预母亲的问题。

《何典》中这个改嫁故事,及提到的“头嫁由亲,二嫁由身”老话,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出典之处吗?

感觉跳跃好大,至少不是直接出处。

清代《吴下谚联》有收录

从目前专家所作考证看,真正记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民谚的古籍,是清代王有光的《吴下谚联》。

《吴下谚联》卷二云:“天要落雨,娘要嫁人:天,纯阳无阴,要落雨则阳求阴也;娘,孤阴无阳,要嫁人则阴求阳也。如矢赴的,如浆点腐,其理如是,其势如是。”

吴下,泛指江浙吴地。

下雨,吴语及南方方言表达为“落雨”。

《吴下谚联》四卷,为清嘉庆二十五年庚辰老铁山房原版、同治十二年癸酉作者后人补刊本。成书年代与《何典》差不多。

从《吴下谚联》我们可知,这是个江浙吴语区清代嘉庆年间就有的民谚。

一个不靠谱的民间传说

关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来,网上流传一个民间传说。

说是古代有位母亲,多年守寡,把儿子朱耀宗抚养成人。朱耀宗天生聪慧,在恩师张文举培养下学业优秀,进京赶考中了状元。

皇上见他一表人才,便将他招为驸马。朱耀宗新贵还乡,临行前,奏明皇上为母亲树立贞节牌坊。

朱耀宗不知,母亲对朱耀宗的恩师张文举早有爱慕之情,两人约定待朱耀宗成家立业后结婚。

当朱耀宗回乡说起树立贞节牌坊一事时,朱母就说出了要改嫁张文举的心思。朱耀宗认为母亲改嫁不妥,因为立贞节牌坊一事已经得到了皇帝恩准。

母子俩争执不下。朱母不由长叹一声“那就听天由命吧”,提出打赌看天意。如果明天继续天晴,母不改嫁;如果明天下雨,那儿子就不要再阻拦了。

看到当时天气晴好,朱耀宗点头同意了。谁知当夜阴云密布,天明后又下起大暴雨。

朱母对儿子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

这个故事均是当代报刊及网站在刊发转发,没有任何早期文献记录,故事本身编造痕迹太浓,也没有明确的年代与地域,湖广渔夫认为不足为信。

“娘”字有多个含义

说起“娘”,我们习惯认为指“老娘”(母亲)。

其实,在古代,娘和孃,本来是两个字。孃用于指母亲。“娘”一般指年青女子,多指少女,后来又指母亲,代替了“孃”。

这种称呼的辈分颠倒并不奇怪。古代“爷'指父辈,如《木兰辞》中的“阿爷”。

日语中,“娘”这个词的意思是“女儿”,可能保留了中国古代唐宋时期汉语原意。

在当今,一些口头词语中,“娘”仍保留了年轻女子的意思,如姑娘。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娘”的释义有三:

1.口语,母亲,爹娘,亲娘。

2.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大娘,婶娘。

3.年轻妇女。渔娘,新娘。

总之,“娘”既指母亲、长辈,也指年轻妇女。

一些地方方言中,“娘”有年轻女子的意思。如现今湖北襄阳方言“娘娃”,指“未婚小女孩”;浙江宁波方言管女孩为“小娘”。

正是因为“娘”指女孩,所以古代民间给女孩取名可用“娘”字。如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的杜十娘,只十多岁,却起了个“十娘”小名。明代还有个戏曲人物,叫杜丽娘。

“娘要嫁人”之“娘”,指“姑娘”更合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娘”指母亲,或指女儿,均可以有“无可奈何却不应阻拦”之意思,但两者内涵不完全一样,前者强调“无可奈何”,后者强调“理应如此”。

在古代,姑娘嫁人是必然的,男大婚姻,女大当嫁,这是个“阴阳相求”的自然法则或发展规律,正像“天要下雨”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古代寡妇再嫁并不是必然的,可嫁可不嫁。特别是明清时期,虽不禁止寡妇再嫁,但提倡妇女守节,朝廷出台赋税照顾、立贞洁牌坊、上县志史书等政策,鼓励寡妇守节。

前面说的那个状元郎与寡母的传说典故,强调的是上天安排的“运气”,而非必然性。正好天下雨了,上天允了,就不要再阻拦了。

回到《吴下谚联》中的解释:“天,纯阳无阴,要落雨则阳求阴也;娘,孤阴无阳,要嫁人则阴求阳也。如矢赴的,如浆点腐,其理如是,其势如是。”

该书从阳求阴、阴求阳角度,解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必然性。这里的“娘”应是指姑娘。老天晴久了要下雨,女儿长大了要嫁人,这是必然的,“其理如是,其势如是”。

相类似的谚语有:树大分桠,儿大分家。

“娘要嫁人”是“粮要解营”之讹传?

就算是“娘”指姑娘,但下雨与嫁人,是不相干的两个事,扯在一起给人感觉有点勉强。本来有老话“男大婚姻,女大当嫁”已经说得很明白、很深刻了,何必来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有人提出这其实是以讹传论,最初谚语是“天要下雨,粮要解营”,本是一句军中谚语。意思也很明确,天要下雨了,快把粮草押解到营房之中。

“粮要解营”,后来方言读成了“娘要嫁人”。

以后就以讹传讹,成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因为没有权威出处,无法获知该谚语产生的源头与具体语境,所以才出现了多种解读。但相比较之下,“天要下雨,姑娘长大要出嫁”的解读更为合理,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