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生活 > 正文

​丈夫去世5年后,赵丽蓉为何带俩儿子嫁给亲小叔子?背后太多艰辛

2023-12-06 18:35 来源:风海网 点击:

丈夫去世5年后,赵丽蓉为何带俩儿子嫁给亲小叔子?背后太多艰辛

1988年年末,中央电视台面向社会征收春晚语言类节目剧本

郁郁不得志的的小编剧石林得到征稿消息后,决定带着自己的小品作品去试一试

当天石林骑上自行车,从蒲黄榆出发,狂蹬两个小时,一路蹬到北四环春晚筹备组

不久之后,石林所编写的这个小品作品被递到了春晚总导演张晓海的手上,张晓海翻看完小品剧本后,发现石林在剧本的最后另外多写了一句话

此作品若选中,建议由中国评剧院赵丽蓉老师演出

就这一句话,可让张晓海导演犯了难,评剧和小品这两种艺术形式在舞台表现上对演员的要求天差地别,作为优秀的评剧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到底能不能登上小品的舞台?

思索再三,行还是不行,张晓海决定试一试

1989年春晚,赵丽蓉一句“司马缸砸缸”,“砸”开了亿万观众的心扉,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

赵丽蓉,天津宝坻县西庄村人,在家排行老八,上头还有两个哥哥,五个姐姐

因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妈妈为赵丽蓉取名“老爱

一家人在战乱的年代一路北上逃难到沈阳,几年下来,总算混了个安稳

父亲赵秉忠在复盛戏社给演员们梳头,是当时沈阳评剧团台柱子芙蓉花的御用梳头师

戏剧行当有个讲究,上台之前要拜“彩娃子”,以此寻求祖师爷保佑,不出舞台事故

所谓的“彩娃子”就是戏剧表演中的婴儿道具

因为父亲赵秉忠在戏社当差,老爱的妈妈经常抱着“老爱”游荡于评剧团后台

芙蓉花见她生怜,觉得这个小妹妹见人总是笑,实在是可爱,便对赵秉忠讲,不如干脆让“老爱”学戏

赵秉忠夫妻俩本以为这是芙蓉花一时的玩笑话,没想到有一回芙蓉花还真就让“老爱”充当了一回“彩娃子”,直接让戏社演员抱她上台

一开始大家多少有些不愿意,小孩子不比道具,万一在台上哭了闹了,戏哪儿还能演下去?

芙蓉花却不怕,说假孩子哪有真孩子演起来真?

一般孩子都认生,“老爱”却不,被抱到了台上,一抬眼瞧见台下观众笑,她也跟着笑,她这一笑,台下观众就更乐了,最后演出效果出奇的好

那之后,芙蓉花就把“老爱”留在了身边,凡是台上需要小朋友角色的,都由“老爱”出演

这一留,就是四五年

慢慢的,“老爱”到了上学的年纪,便不能继续留在戏班子里

妈妈送“老爱”和哥哥去学校,这俩从小在戏班后台里长大的孩子哪里能在四方教室里坐的住?

课间休息的时候,哥哥上来就给同学们表演了几个空翻,“老爱”一见,立马也跟上去唱一了段

这一小段表演,可算是在同学间赢了一个满堂彩,却把老师愁秃了头

考虑再三,老师还是找来了“老爱”的家长,劝家长把这兄妹俩带回家,一方面是俩孩子心思着实不在学习上,另一方面,班级里有这么两位又唱又跳的,其他孩子心思也定不下来

没办法,妈妈只好又把“老爱”兄妹俩领回了家

还没来得及翻开的书本和没学到肚子里的文化,也成为了后来“老爱”半生的遗憾,多年后她形容那时候的自己是“井底下的蛤蟆”,只能看得见巴掌大的天

年轻时的赵丽蓉

“老爱”从学校又回到了复盛戏社,这一呆,又是六七年

这些年月里,“老爱”也经常上台演些个小角色,先由芙蓉花在台下示范了,再由“老爱”学了上台演,戏份不多,但扮的惟妙惟肖,总能把台下的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芙蓉花意识到“老爱”是个学戏的好苗子,不能就这么耽搁了

于是,在“老爱”12岁那年,芙蓉花为她费心挑选了一位师傅——著名鼓师马金贵

1940年,在翠竹楼饭庄,芙蓉花为“老爱”精心准备了一拜师会,拜师会结束后,芙蓉花觉得“老爱”都长的这么大了,但是连个学名都没有,以后成了“角儿”,都不好写水牌,于是打算给她取个像样的名字

思来想去,芙蓉花给“老爱”取了自己名字里的“蓉”字,又在前面配上了“丽”

以此来祝愿“老爱”日后的演艺生涯比芙蓉花更加的绚丽多彩,超越芙蓉花在戏曲舞台上的成就

拜了师傅之后,赵丽蓉学艺越发认真

戏剧行当里有个说法,练声的时候要在水边,这样声音里就带水,格外好听

于是赵丽蓉夏天在水边练,冬天就在冰窟窿旁边练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一年又一年练下来,赵丽蓉终于练就了一副水一样的百灵嗓

15岁那年,赵丽蓉首次登台唱主角,一出《杜十娘》艳惊四座,一票难求

赵丽蓉对待艺术和作品甚至是名利的态度,受芙蓉花影响很深

芙蓉花在复盛戏社的那些年,就给戏班子定下了规矩,一不吃请,二不唱堂会,三不私下化妆

因此整个复盛戏社的风气很正,赵丽蓉从小耳濡目染,自然一身正气

后来芙蓉花染肺结核回北京(当时的北平)治病,也是赵丽蓉在病床前照料

当时正值兵荒马乱的年月,曲艺届人士四散逃离,赵丽蓉也没了收入来源,为了给芙蓉花治病养身体,她就跑去针织厂做女工,没日没夜的赶工赚钱

除了在作风上有所要求外,芙蓉花在复盛戏社的时候,在上台唱戏这件事儿上也有明确要求

——演员之间不许抢戏,更不许霸戏,彼此搭配,轮换演主角和配角

对于这些规矩,芙蓉花向来是以身作则,经常给名气不如自己的演员做配角

后来演《花为媒》的时候,剧院领导最早是让赵丽蓉和新凤霞轮流出演主角杨香草

赵丽蓉觉得不合适,自己和新凤霞的嗓音完全不同,换来换去,观众一定出戏,再者说了,新凤霞论长相,比自己更合适杨香草一些

于是主动为她做配,饰演“阮妈”

新凤霞(左)与赵丽蓉(右)

赵丽蓉半生坎坷,大多体现在个人家庭生活上

在新凤霞的撮合下,赵丽蓉和同单位的盛强走到了一起

盛强本身就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己读书也多,是那个年代难得的大学生

长的白净高大又斯斯文文,戴一副眼镜,十分标致,原先做过剧场经理,后来调进了中国评剧院,做了秘书

两个人的这段感情起初并没有得到赵丽蓉家里人的认可,赵丽蓉的妈妈觉得盛强的文化水平太高,长的又漂亮,这样的人太能招蜂引蝶,怕女儿婚后受委屈

甚至放话,说如果赵丽蓉执意跟盛强好,就不认她这个女儿

但盛强和赵丽蓉谁也不愿意放弃这段感情,慢慢的,赵丽蓉妈妈也被两个人的感情感动,再加上对盛强了解的多了,才发现他为人稳重,老实又重感情,确实是值得托付

1953年10月,赵丽蓉和盛强终于如愿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盛强和赵丽蓉

婚后第二年,赵丽蓉为盛强生下了大儿子盛福春

可惜这样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盛强被卷入时代的漩涡,送往农场改造,那时候赵丽蓉的肚子里正怀着二儿子

1959年,日夜期盼团圆的赵丽蓉听说盛强可以回来了,激动的好几天睡不着觉

可等啊等啊等啊,却始终等不到盛强的身影

和家人简单的交代过后,赵丽蓉就带着两个儿子去农场接盛强了,到了之后才知道,盛强人已经没了

问了才知道,是有天工作结束后背着砖从砖窑里走出来,一头栽倒在地上,再也没起来

赵丽蓉带着两个儿子奔到农场西边的荒地,死去的人都埋葬在这里,黄土一埋,竖一块木牌,写上名字,就算是坟冢了

赵丽蓉几乎哭晕在盛强坟前,最后母子三人是被附近的一位老太太救起送到旅店

赵丽蓉与两个儿子

盛强去世几年后,大概是看到赵丽蓉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太辛苦

盛强的姐姐开始撮合赵丽蓉和同样丧失爱人的盛弘,也就是盛强的亲弟弟组建家庭

最开始赵丽蓉因为这件事大发雷霆,觉得不成体统,一年又一年过去,赵丽蓉也开始慢慢的接受盛弘

当时她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绝不能让两个孩子改为他姓

1964年,在亲人不断的劝说下,赵丽蓉改嫁自己的亲小叔,据说因为这件事,赵丽蓉的哥哥赵连喜大发雷霆,几乎和她断绝了兄妹关系

改嫁盛弘后,赵丽蓉又为盛家生了一个儿子,取名盛谦

虽然已经有三个儿子围绕膝边,但赵丽蓉一直想要一个女儿,老天似乎也听到了她的祈祷,1970年,赵丽蓉如愿生下了小女儿

这个女儿几乎是在全家的期待和喜爱中降生的,赵丽蓉为她取名“家欢”,小名“小妹”

小妹出生三天后,赵丽蓉察觉到不对,这孩子一直睁不开眼

一检查,赵丽蓉觉得天都要塌了——小妹患有先天性脑发育不良

在之后的几年里,赵丽蓉没有一天不在为小妹求医问药,当时从艺所赚取的酬劳远不如现在,为了给小妹看病,赵丽蓉几乎倾家荡产,还欠下了几百块的外债

那段时间,赵丽蓉常想,要是自己不在了,小妹可怎么办?

有天儿子心疼妈妈,跑来跟赵丽蓉说“妈妈,你放心死,小妹由我照顾!”

就这一句话,可把赵丽蓉逗笑了,笑骂“你可真是我的好儿子”

1977年,7岁的小妹离开了赵丽蓉,成为天边的一朵云,永远伴随妈妈左右

1988年2月,在评剧舞台上留下诸多经典角色的赵丽蓉从中国评剧院退休

第二年,就靠着春晚小品《英雄母亲》的诞生红遍大江南北

这一红,电影导演电视剧制作人广告商纷纷找上了门,却无一例外,统统吃了闭门羹

原来春晚结束没多久之后,赵丽蓉就搬到了颐和园以西十多公里,郊区的小院子里住去了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闭门思过”,不让突如其来的名利扰乱了自己

咱们都是普通的百姓,都是走到这个事业上来了。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共同在这岗位上做贡献,就是这么回事。你把我捧上天去,我也知道我自己吃几碗干饭;你今天不理我了,我也知道我自己怎么回事。

相对于评剧生涯来说,赵丽蓉老师活跃在小品舞台上的时间并不长

从1989年《英雄母亲的一天》到1999年《老将出马》,正好十年,期间因为赵丽蓉老师的身体不太好,有那么两年并未出现在舞台上

十年间,赵丽蓉老师7个小品,数量不多,却各个都是经典

这样高质量的产出,来源于赵丽蓉对作品的认真,以及对观众和舞台的尊重

赵丽蓉小品御用编剧石林在后来的采访中透露,赵丽蓉每次上台之前,手心都被汗浸湿了,不是因为怯场,而是因为对观众的尊重

92年小品《妈妈的今天》里最后跳探戈的片段,可以说是非常精彩,尤其是“探戈就是趟着走”这句台词,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这段探戈表演在整个小品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重,大概不到一分钟,本来大家的意思是随便跳跳,但是赵丽蓉不愿意

这不中,我没有感觉

在赵丽蓉的要求下,大家就给她找了位二十几岁的老师,赵丽蓉就天天跟在老师后面跳

她知道自己怎么跳都“像个桶”,但就是要摸出那个感觉

这段经典的表演,差点就被赵丽蓉给删掉了,因为几次彩排过后,她觉得这一段没有“彩”

直到有一回巩汉林因为彩排压力大出去遛弯儿,恰好走到了一个广场,广场里放着探戈舞曲,广场中央一群男男女女跟着舞曲跳动

巩汉林也跟在后面学,学着学着,他觉得所谓的探戈也没那么了不起吗,不就是“趟着走”吗

电光火石间,巩汉林脑子一下子就开窍了——这“彩”不是有了吗!

96年小品《打工奇遇》里,赵丽蓉在舞台上挥笔题字

“货真价实”几个毛笔字写的风采飞扬,节目过后观众纷纷感慨,原来赵丽蓉还写的一手好毛笔字!

事实上,这四个毛笔字可是为难坏了赵丽蓉

本身提笔写字这个情节是小品剧本中没有的,在筹备春晚的过程中,赵丽蓉看到了电视里京剧中演员双手写字的表演,觉得非常精彩,就和编剧商量能不能将这样的表演搬到小品里

编剧点头后,赵丽蓉就开始学写毛笔字,这对于字都没认全的她来说着实是件难事

她先让二儿子把这几个字给自己写下来,然后自己照着学

赵丽蓉老师的二儿子盛大鸣后来回忆,那段时间的赵丽蓉就像魔怔了一样,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字

凡是来了人,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用毛笔给她写这四个字让她参考

家里所有能用的旧报纸都被她练上了字,后来报纸不够用了,就差儿子去买宣纸,光是宣纸就用光了好几刀

赵丽蓉当年练的字和儿子的批注

99年小品《老将出马》,赵丽蓉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成为她在春晚舞台上的绝响

为了唱好这首英文歌,赵丽蓉光《泰坦尼克号》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拿着录音机一遍一遍的录,一遍一遍的听

《老将出马》的最后,赵丽蓉站在舞台上,笑眯眯的朝着观众挥手

谁也没想到,这就是这位给大家带来了无数欢笑的老太太,和观众最后的告别了

所谓“艺术家”,在这个年代并不罕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心中都会对其有所过滤,真正能够长久进驻人们心中的“艺术家”,少之又少

这些长久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艺术家们,所处领域可能不同,但大多怀有相同的两种魅力

一种是人格魅力,一种是艺术魅力

赵丽蓉老师便是如此,所谓“货真价实”,用来形容赵丽蓉的演艺生涯,再合适不过

转眼间,赵丽蓉老师逝世已经20年了,在她诸多的小品作品中,哪一个最让你印象深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