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生活 > 正文

​军旅人生 | 兵王胡海洋:“绣花班长”亮剑通信战场

2024-06-26 04:00 来源:风海网 点击:

军旅人生 | 兵王胡海洋:“绣花班长”亮剑通信战场

胡海洋,山东曹县人,1976年出生,1994年入伍,1998年12月入党,现任火箭军某部高级技师、一级军士长。入伍27年来,他参与完成多项重大演习演训保障和国防工程施工任务,先后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荣获原第二炮兵“十大砺剑尖兵”“十大优秀士官”荣誉称号。

胡海洋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却因为从事的工作精细度高,技术过硬,而拥有了一个很秀气的绰号——“绣花班长”。

胡海洋:“绣花班长”这个称呼有点儿夸张,但是我从事的工作确实需要像绣工那样精准、细致。我的工作就是要把成千上万根光纤高标准地连接起来,保障信息数据的正常传递。因为我连接的光纤,每根纤芯比发丝还要细,战友们就给我起了一个“绣花班长”的外号。平时,线缆接续等工序要求手要灵巧、手感灵敏,我就想尽一切办法去除手上的茧子,比如用刀片割掉厚的茧子、用砂纸磨薄一点,或者平时抓细沙土搓一搓,把手上的死皮去掉,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手恢复感知度,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1994年,胡海洋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参军入伍到原第二炮兵某部。新兵下连时被分到大山里,每天和战友们一起挖缆沟。时隔多年,再提起兵之初的经历,胡班长笑着说,当时觉得很辛苦,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段日子特别难忘。

胡海洋:缆沟挖掘是我进入军营的第一个岗位,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有一次,我们在一座茫茫的大山里,从山脚下开始往山里面开挖缆沟。有一天我完成分配的任务后,我就问连长“往里还有多远?任务量可以随便要吗”?他说可以,问我要多少?我说从那个山脚下到另一个山脚下,明天这个活我全要了。第二天中午,别人休息时我没有休息,从早上到下午收工的时候,我把那一段全部挖完了。我们连长很高兴地拿着尺子来测量,一共是82米。

他把情况汇报到我们当时的营部,营部的连长问,这个数据有误吗?他们说没有误。第二天营里的人拿着皮尺又过来量,量完以后说,“这个小伙子可以,他又创造了一个记录。我们可以看看,这个记录以后谁能来打破”。听了以后,我是相当兴奋、相当自豪的。那时候虽然非常累,躺在山坡上动都不想动,但是内心里还是特别高兴的。

胡海洋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军旅27年间,他以顽强的意志不断超越自我、提升打赢本领,一步步成长为通信保障领域的高级技师。在工作中,为方便操作和记忆,他把常用的数据、公式、分线图都写在手臂上,在干中学、学中干。

胡海洋:1996年,我因为工作踏实认真,被连队推荐去学习电缆接续技术。当时工种不像现在这么多,很简单的。一个是缆沟开挖,另外一个是接续作业,包括电工、焊工这些。当时能够去学习还是比较热门的,基本上都是在连队表现好的,才会被推荐去学习。后来我看到,我们一块来学习的战友进步非常快,他们的操作都比我熟练,我心里特别着急。而且人家的学历都比我高,年龄也比我大,高中、大专,还有本科过来的,我的学历最低。人家都是高楼大厦,我的就是小平房。一开始学的时候,我看到要学习的内容,感觉是一头乱麻,我都看傻眼了。

记者:从缆沟挖掘到电缆接续,表面上看体力劳动少了会轻松些,但却多了很多理论知识、操作要领需要掌握,其实难度增加了,您是怎么去适应新岗位的?

胡海洋:把常用的公式背下来,将各种操作程序要点记到本子上,没事就拿出来看看。当时仓库里有一些废旧的电缆,我有空就去仓库里边偷偷地练习。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和一个叫廖中强的战友,我们两个人搬到仓库去住。晚上别人休息了,我们俩还拿着说明书进行学习交流。不管设备上面写的是什么英文单词,只要我知道第几个键是干啥的,就可以。我就运用这种最笨的方法去记忆。到现在,部队有新设备发下来,在不了解具体性能的情况下,我们还是采用这种方法。

对胡海洋来说,冒着风雪接续,攀着悬崖架线,顶着烈日开缆,种种艰苦环境下工作的场景,在他2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不胜枚举。从光缆接续的“门外汉”,到百战百胜的“兵专家”,胡海洋用无悔坚守,书写了一部通信工程部队“接续兵王”的传奇史。

胡海洋: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兵。我们的单位处于固定的地方,但是我们的工地随时在变。有时候,一个任务需要三到四个月,七到八个月。有时候,只需要三到四天、五天,甚至一天就要转战几个省,而且我们工程部队常年都在野外,在深山老林、荒漠戈壁、高原海岛执行施工任务,经常是冒着风雪、顶着酷暑进行作业。有一次,在西北某地进行施工的时候,我和战友们突然发现远处黄蒙蒙的,可能是沙尘暴,我们就迅速收工、撤回。等到驻地的时候,我们的车箱板上已经落下了将近15厘米厚的细沙子。一辆医用救护车在后边收尾,人一开门,狂风把车门直接就吹变形了。

还有一次,我们在进行光缆布放的时候,当时西北温度比较高,背上的汗碱太多了,迷彩服外套脱下来放到地上,都能立得住。那段时间,我们一个人一天的饮水量,大概相当于家里大矿泉水桶一桶半左右。胳膊上一搓,就能搓出来一层像牛皮屑一样的汗碱。皮肤也晒得黑黝黝的,而且不单单是晒脱皮,是脱了一层皮以后再脱一层皮,最后晒得脱不了皮了。我们现在最害怕的就是冬天过河,过河的时候光缆要埋在2.5米以下,面对刺骨的河水怎么办?如果穿着潜水衣下去,会影响我们在水里的行动,所以我们就戴上游泳眼镜直接潜水下去,把管子埋到水底。我们平时不提倡喝酒,但每次下水的时候,还都是要用白酒擦一擦,保证身体的热度能够下去作业。

记者:听了您的讲述真是很佩服。胡班长,长期扎根基层这么辛苦,您就没想过离开部队?

胡海洋: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在部队干这么长时间。有几次,也有人和我说“你到我们公司来干吧”,也给开出过比部队高不少的薪水。但是我就想,受组织培养这么多年,我不能为了个人的私利,就把组织的恩情给丢到一边。如果没有军营和组织这么多年的教育培养,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能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到团队发展中去也是我的光荣。

有着过硬光缆接续技能的胡海洋,前行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针对严寒、高温、潮湿、风沙等特殊条件,他记录了2000多个数据和100多个常见问题,探索出光缆线路故障定位、等位距离故障排除法等14项光缆抢通技术,攻克多项施工难题,并先后整理编写《光纤熔接机培训操作手册》等6本相关教材。战友们都说,胡班长就是一个永不知足的人。

胡海洋:在我们工程部队,有句话叫做“阵地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打仗”。我们火箭军工程兵时刻都奋战在战斗一线,随时都会经受生死考验。虽然我们没有像导弹操作号手那样亲自把“大国长剑”送上云霄,但我们也是很自豪的,因为导弹浴火腾飞的那一瞬间,背后也有我们辛苦付出的汗水。

寒来暑往,二十多个春秋悄然逝去。当年那个只有初中学历的胡海洋,经过在军营中历练淬火,已经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兵王”,真正实现了人生的完美蜕变。迈入2021年,胡海洋信心满满,他说,2021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新航程干出新作为,为部队提升战斗力奉献自己的力量。

胡海洋:这些年,我培训了大概700多个作业手,现在我已经把收集的资料汇编好了。我不仅要传授给他们知识,还要传递给他们通信工程兵的精神品质。在下一步的国防工程建设中,我要积极发挥士官作用,为单位的全面建设献策献言,确保我们国防工程建设高速、安全、快速、优质地推进,为我们强大的火箭军形成战斗力提供通信兵的一份有力支撑。

记者:朱东阳

编辑:王茜

编审:李燕飞 王元元 刘鹏

主编:朱西迪监制:吕锡成 孙利 谭淑惠

【要了解更多军事新闻,请关注“CNR国防时空”新媒体,也可以在每天上午6:00-6:30收听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节目,每天下午6:15收听中国之声《晚高峰观军情》节目。新闻邮箱:gfsk@cnr.cn和guofangshiko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