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杂谈 > 正文

​4岁被诊断疾病,43岁奠定动画地位,又6次隐退的宫崎骏到底怎么了

2023-12-05 04:44 来源:风海网 点击:

4岁被诊断疾病,43岁奠定动画地位,又6次隐退的宫崎骏到底怎么了

#头号作者口碑计划#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宫崎骏动画的人,一种是没有看过宫崎骏动画的人。

而在这篇文章之前,我就属于第二种,虽然听过身边的人无数次给我说宫崎骏,说《千与千寻》,但是从没有去做过多的了解。

直到在抖音上看到,他给自己多年的合作伙伴久石让的一个献花视频我才下定决心去了解宫崎骏和他的动画。

一 相比一个成型的动画作品,它背后的人和事更让我们值得去喜欢

说起宫崎骏,我们想到最多的就是他的动画片,他在动画领域取得的成绩,可是我更想知道是什么经历什么样的思考方式能够让他在人生中创作出如此之多,如此优秀的动画片?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他总是喜欢给主人公配备飞行技能,比如在《风之谷》中的飞行机,《红猪》里的飞行器,因为在宫崎骏的眼中,他认为“每一场飞行都是一种救赎和指引”。

当然这与他灰色的童年是分不开的。

1941的日本还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而宫崎骏就这样伴随着战争出生在了东京文京区。二战不仅给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造成人财的损失,更给日本本国人民也带来各种威胁。宫崎骏的父亲就这样带着全家在搬迁中度过,所以宫崎骏的很多作品都在多多少少映射着他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意义。

当搬到宇都宫市的时候,宫崎骏的父亲进了一家飞机制造厂。所以宫崎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飞机零件,也喜欢画一些关于飞机的图画。

当他后来真正从事动画这一行业的时候,就把儿时的一些爱好融入了进去。

在宫崎骏4岁的时候,他被医生告知只能活到20岁,后来年幼的宫崎骏成为了医院的“常客”,好歹他开始跌跌撞撞地成长了起来。

(图为宫崎骏和他的母亲)

二 缺失的母爱最终在动画中寻找

当他能够上一年级时,父亲把宫崎骏送到了小学,这时,母亲却因为常年的奔波和劳累患上了肺结核。所以母亲有时候并不能够完全的照顾他陪伴他,这时的他更喜欢把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当成一种陪伴。

正是因为缺失了童年的那份母爱,所以日后,宫崎骏把这种爱种植于动画中,而母亲的形象有时是少女,有时是妇人,婆婆,有的是坚强的,痛苦的。其实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宫崎骏对自己母亲的折射。

尤其是在《起风了》这部动画上映后,他说自在动画片中把一直以来想要真正表达的都完成了,最最重要的是这部动画电影让他完成了自己去世母亲的释然。

此时的他已经满头白发成为了一个可爱的老人,母亲却还是印象里的那个年轻的模样。

“妈,三十年了,你还好吗?”

“我很好,这些年你看起来并不容易。”

“你走后我一直都在努力工作……”

“好了,我才不要听你说这些,比起这个来,赶紧脱了你的破衣服快来吃饭才是最重要的。”

三 漫画养成之路

战争的年代安稳早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宫崎骏因为一直搬迁,所以他求学的地方也一直在变更,而每到一个地方,就需要去适应,再加上他的不善言辞,让他的心情变得更加忧郁。

虽然缺少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但是这让他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感受这个世界的万物。他喜欢阅读连环画,喜欢自然界的大树和森林,更喜欢观察,聆听,和感受。甚至在周末,他都要跟随热爱电影的父亲去看几场电影。

在这期间,他邂逅了黑泽明的《七武士》,也看到了除日本国土之外的西方电影,《单车失窃记》《擦童鞋》。而这些观影经历都在他日后创作动画的时候,铸造了他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也让他把现实生活融入动画作品中的能力发挥了极致。

宫崎骏喜欢阅读手冢治虫的连环画,这个人对与宫崎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观看手冢治虫的连环画,宫崎骏找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梦想,成为一名漫画家。

当一个人对某一个领域产生很大的兴趣时,他就会试想着探索所有和这一领域有关的东西,宫崎骏也不例外。

由于喜欢上了手冢治虫,他开始涉猎其他漫画家的作品,而每一次的积累都增强了宫崎骏的想象力和对故事架构的能力。

通过前期一系列的积累,宫崎骏形成了自己的漫画风格“千愁万恨”。因为这种忧郁压抑的风格和当时的宫崎骏内心特别相似,而他自己也从中找到了在现实世界中缺失东西。

所以宫崎骏就这样踏上了他通往动画帝国的道路。

1958年,正是宫崎骏要准备高考,为了缓解考前的紧张,他决定去看一部电影。而正是这部电影改变了他以往的漫画风格。

也就是日本东映动画公司的《白蛇传》,他被白蛇传里的白娘子所打动,通过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他从中看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人物风格:温暖,积极,纯粹,心无旁骛。

所以他抛弃了最初手冢治虫对他的“黑暗系”影响,转而去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风格。

如果没有那次白娘子的故事,或许我们看不到如今宫崎骏塑造的一个个经典的动画人物。

四 吉卜力和宫崎骏的贵人们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东映动画公司,之后又辗转了好几家公司,直到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创办了吉卜力工作室。现在的吉卜力已经在日本乃至世界成为了一种标志。

任何东西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任何一个领域的大师,他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他自己一个人努力的成果,他的周围总是会有几个能够在他需要的时刻贡献自己头脑的人。比如德间康快,久石让,铃木敏夫,近藤喜文。

大师也会经历彷徨,犹豫,甚至是踌躇不前,这时朋友的一句简单的鼓励和一个坚定的支持都会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或许他不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只不过他需要一个人来给他说“相信你自己,就那样去做吧”。

在吉卜力成立的初期前,由于宫崎骏对动画的制作要求又高又细致,所以一个完整的动画片下来是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又要面临市场和观众对它的评价是好还是快的险境。

当宫崎骏思考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发现不能时时刻刻地这样做,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在别人不了解的情况下就会对动画的创作产生很大的阻碍。

所以他想要拥有一个能够自己说话算话的公司,于是他想要创办吉卜力,而在当时的日本,从来没有任何一家专门经营动画的工作室,所以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给宫崎骏一种参考的坐标,那么他是继续停留于此还是翻越一座险峰去迎接美丽的风景呢?

这时宫崎骏生命中的一位指路人德间康快对他说“没有什么可犹豫,想做就做吧!”

于是世界著名的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了,它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龙猫》《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等。

当他在动画世界里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就的同时,他也非常担忧可能会面临后继无人的动画王国,于是在1998年吉卜力举办了一场动画导演的讲座,只是为了能够寻找到一个动画的好苗子,可是这场讲座终究是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宫崎骏并没有找到任何的合适人选。

2001年,宫崎骏获得了十大日本电影导演奖,但是他在发表感言时依然这样说“我始终没有等到一个看上去较为清晰的新人”。

他不想把自己和周围的人一步步打下的江山就这样扔到一个可能会面临停止前进和创新的环境中,但是这样的情况真的出现了,在宫崎骏数次的隐退期间,几乎没有什么真正能和他的作品媲美的动画。

五 当葬礼多到令他讨厌,终于开始向时间低头

宫崎骏对于动画的创作一直坚持自己用手绘画的标准,就算只有4秒的镜头,他会花1年零3个月的时间去画一整册,对动画的认真付出,早已经融入了血液。

2013年宣布自己隐退后,他于2016年发布了一个纪录片《不了之人:宫崎骏》,这次让观众吃惊的是他竟然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了CG技术。如果对曾经年轻的宫崎骏来说,他如何都会坚持手绘,可是对于现在的他来说,选用新的技术其实是对时间和自己身体状况的一种妥协。

因为常年的伏案创作让他的肩颈受到极大的损伤,一直坚持的手绘让他患上腱鞘炎和眼疾,甚至他的心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大,他身边人不断的离世,葬礼多到令他讨厌,他发现自己真的老了。

年龄是任何人都无法逾越的鸿沟,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宫崎骏却能笑着说“与其什么都没做就去死,不如在制作中死去更幸福吧。”

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少年到成为世界动画大师,宫崎骏用他手中的画笔为我们很多人创造了一个动画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从中治愈自己的心灵,可以剖析人性,可以感受曾经失去的童年,可以在看完他的动画时给足勇气继续前进,或许这真的达到了宫崎骏最初的信念吧。

我们也应该对他说一声“谢谢”。

《时代周刊》曾经赞扬道“宫崎骏无疑是全球很具影响力的人物”。

《中国日报》也表达了他的作品有着更深的含义“始终秉承着感人的故事、温暖的画风以及反战的和平思想”。

宫崎骏能够把生活和人性的复杂给真实地展现观众,既让我们看到生活的残酷,又能够让我们相信美好的事情就在下一刻,在创作方面,宫崎骏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