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杂谈 > 正文

​丘的五笔怎么打(延的五笔怎么打)

2024-01-02 05:59 来源:风海网 点击:

丘的五笔怎么打(延的五笔怎么打)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yún

注音: ㄩㄣˊ

繁体字: 雲

汉字结构: 单一结构

造字法:二

简体部首: 二

五笔86:FCU

五笔98:FCU

UniCode:U+4E91

四角号码:10732

仓颉:MMI

GBK编码:D4C6

规范汉字编号: 0082

云的部首笔画: 2

总笔画: 4

笔 顺: 横横折捺

雲的古字。明.张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说话,

引文

: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

飘浮

: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指中国“云南省”: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云烟(云南省出产的香烟)。

拼音:yǔn

注音: ㄩㄣˇ

繁体字: 隕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阝

简体部首: 阝

五笔86:BKMY

五笔98:BKMY

UniCode:U+9668

四角号码:76282

仓颉:NLRBO

GBK编码:D4C9

规范汉字编号: 1731

陨的部首笔画: 2

总笔画: 9

笔 顺: 折竖竖折横竖折撇捺

坠落:陨落。陨灭。陨星。陨石。陨铁。

毁坏。

古同“殒”,死亡。

拼音:yún

注音: ㄩㄣˊ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女

简体部首: 女

五笔86:VFCY

五笔98:VFCY

UniCode:U+5998

四角号码:41432

仓颉:VMMI

GBK编码:8A75

规范汉字编号: 6658

妘的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7

笔 顺: 折撇横横横折捺

妘,祝融之后姓也。从女,云声。——《说文》

相传为上古时代高辛氏的后代

女子人名用字

拼音:yún yùn

注音: ㄩㄣˊ ㄩㄣˋ

繁体字: 蕓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艹

简体部首: 艹

五笔86:AFCU

五笔98:AFCU

UniCode:U+82B8

四角号码:44732

仓颉:TMMI

GBK编码:DCBF

规范汉字编号: 3661

芸的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7

笔 顺: 横竖竖横横折捺

〈名〉

(1) (形声。从艸,云声。本义:香草名,也叫“芸香”)

(2) 同本义,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下部为木质,故又称芸香树。叶互生,羽状深裂或全裂,花黄色,香气浓郁,可入药 [rue]

芸,芸草也,似目宿。——《说文》

芸草可以死复生。——《淮南子·王说》

阳华之芸。——《吕氏春秋·本味》。注:“芳菜也。”

芸始生。——《礼记·月令》

元载末年,造芸辉堂于私第。芸辉,香草名也。—— 唐· 苏鹗《杜阳杂编》

(3) 又如:芸帙(书籍。因芸香可驱蠹虫,书卷中多置之,故名。同“芸编”);芸窗(书斋。古人藏书用芸香避蠹虫,故借芸以称书斋);芸草(芸香);芸编(指书籍。芸,香草,置书页内可以辟蠹,

故称

);芸馆(书斋);芸签(书签。亦借指书籍);芸扃(藏书处)

(4) 芸台,古代藏书之所,亦指掌管图书的官署,即秘书省。如:芸局(藏书处。也指掌管图书的官署,即秘书省)

〈动〉

(1) 除掉杂草。同“耘”

植其仗而芸。——《论语·微子》

先雨芸耨。——《管子·小匡》

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汉书·王莽传》

(2) 又如:芸夫(即农夫);芸锄(芸鉏。芟刈;耕耘);芸耨(耘耨。除草;耕种)

〈名〉

芸苔,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叫“油菜”,花黄色,种子可榨油

芸 yùn

花草枯黄的样子。如:芸黄(草木枯黄的样子)

拼音:yuán yún yùn

注音: ㄩㄢˊ ㄩㄣˊ ㄩㄣˋ

繁体字: 員

旧繁体字/异体字: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口

简体部首: 口

五笔86:KMU

五笔98:KMU

UniCode:U+5458

四角号码:60802

仓颉:RBO

GBK编码:D4B1

规范汉字编号: 0737

员的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7

笔 顺: 竖折横竖折撇捺

yuán ㄩㄢˊ

人,工作或学习的人:员工。教员。演员。动员。复员。司令员。

指团体组织中的人:成员。团员。党员。会员。

周围:幅员辽阔。

量词,常用于武将:一员小将。

(員)

yùn ㄩㄣˋ

姓。

三、姓氏起源

云姓源流一

源于妘姓,出自黄帝的子孙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颛顼后裔有祝融,是云氏的始祖。祝融在帝喾时为火正,就是管理用火的官员,被后世尊为神。祝融之后受封于郓罗地,号为妘子,其后裔子孙遂为妘氏,后省去女旁而为云氏,形成云氏,世代相传至今。

祝融的支庶后裔子孙被封于鄠国(今湖北安陆,一说在湖北郧县),春秋时期为楚国所灭。国民子孙以国名为氏,后简去邑旁成为云氏,世代相传至今,简化为云氏史称云氏正宗。云氏族人大多尊奉祝融为得姓始祖。

云姓源流二

亦出自妘姓,为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以封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封于郧国(今湖北省安陆县,一就在湖北省郧县),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后简去邑旁成为云氏。

云姓源流三

源于缙云氏,出自黄帝时期夏官之后,属于以官职名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缙云氏之后。”又据史籍《姓氏考略》上记载,云氏始祖缙云氏,据考证则是比祝融更早的黄帝时之人,也是以官为氏。

缙云,是黄帝时的一种官名,黄帝以云名官,分别管理一年四季之事,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缙云氏。当时掌管夏令事宜的缙云氏,究竟是什么人尚需进一步考证,但是他的后代却纷纷以“缙云”两个字为自己家族的姓氏,传到后来,再省缙字简称为云氏,今简化为云氏。

云姓源流四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代北地区的鲜卑民族中有复姓宥连氏、悉云氏、是云氏、牒云氏等。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执政以后,在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5年),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将这些复姓皆汉化为单姓云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云姓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时期蒙古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

⑴.蒙古族特济氏,亦称台吉、唐基氏,源出蒙古“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汉义“太子”,世居扎库塔(今吉林珲春县西部,故扎库塔城在今图们江北岸、海兰江以西)。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满语为Tegi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云氏、鄂氏、赵氏、敖氏等。

⑵.蒙古新巴尔虎云硕布部,亦称永谢布氏、永舍布氏、和尔氏,世居巴尔古(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部)。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Iongseb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云氏、荣氏、永氏等。著名的蒙古族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乌兰夫,原名云泽、亦称云时雨,实际上就是出自该支蒙古族云氏家族。

云姓源流六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明朝时期达斡尔族额苏哩部,属于以先祖母爵号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额苏哩氏,亦称鄂苏哩氏、亦称阿苏氏、阿苏里氏,源出金国时期阿速部(安煦烈部),以姓为氏,世居那木都鲁、阿库里、叶赫、齐齐哈尔、额苏里、黑龙江及松花江沿岸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suri Hala,汉义“网”。清朝初期即多改汉姓为苏氏。

在额苏哩氏族中,有一著名将领为额苏哩·云岱,为满洲镶黄旗人,在清乾隆年间因征讨镇压西藏、尼泊尔有功,封授云骑尉。在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云氏,世代相传至今。

云姓源流七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达斡尔族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武佳氏,亦称吴佳氏、乌佳氏,满语为Ugiya Hala,世居乌拉、索伦。清雍正末年多冠汉姓为武氏、吴氏、乌氏等。在武佳氏族中,有一位著名人物即清咸丰皇帝的嫔妃云嫔武佳氏。还在爱新觉罗·奕詝为太子之时,武佳氏就在太子潜邸(私人游乐的官邸)服侍太子,二人感情很深。到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爱新觉罗·奕詝即位为清咸丰皇帝后,即封她为云贵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农历4月19日,清咸丰皇帝再次下诏晋升武佳氏为云嫔妃,并在农历11月7日举行了隆重的册封典礼。在武佳氏一族中,有人以先祖母尊号为汉姓者,就称云氏,世代相传至今。

云姓源流八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彝族、土家族、傣族、水族、裕固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云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云氏,世代相传至今。

妘姓是一个中国姓氏,是中国上古最早的姓之一。妘姓是中国传说时代祝融八姓之一,也是八姓之祖。周朝的鄅国、夷国、逼阳国都是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妘”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据《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鄢、郐、路、逼阳、鄅等姓,都是古时的妘姓国。祝融,名黎,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后人尊为火神因有攻,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曰祝融。

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氏。

芸姓,中国罕见姓氏。据凌迪知《万姓统谱·芸姓》记载:“芸本云姓,春秋时从草改为芸,见《姓纂》。”

陨姓大部分改员姓,只有小部分没有改。部分人写贠。

贠→伍→芈(读mi米)→颛顼 《三皇五帝之一:黄帝、颛顼(读zhuānxū专须)、帝喾(读kù库)、尧、舜》

前凉有贠敞。唐朝有贠半千。宋朝有贠兴宗。 本之茂者叶其繁,源之深者其流远;涉林麓者不忘邓林;探河渎者必求星宿;故人之生也亦然。

卷一:得姓受氏之始盖起于春秋时伍贠,载诸书籍至唐而又贠半千,“问我先祖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甘肃天水有贠王村、贠家湾、…传说由山西迁居而来。(摘自“贠氏谱碑序”—乾隆五十六年撰)

先世在明永乐年间由枣强、野鹊窠(读ke,即窝)迁居岱东。(摘自“贠氏谱书序”)

先世枣强、冀州人,明初洪永年间始迁鲁。一支:山东泰安东贠家北 (一世祖贠德忠),一支:山东冠县贠庄(原堂邑县,一世祖贠的诚)(摘自“贠氏始谱序”—康熙丙寅年撰)

卷二:吾族贠氏伍贠之裔也。一名位姓,迄今与伍氏称同家。自古有贠半千知名士。吾始祖当永乐年间由枣强冀州迁来。

刘姓为员姓。(见《偃师姓氏源流》)。此支员姓也似黄帝后裔,因为刘姓主要出自黄帝后裔。

员姓第一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公子伍子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贠出南洋,与楚同族,颛顼之后。”贠氏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出自伍氏。是春秋时期楚国伍贠(后为吴国的相国)的后代。贠氏的姓源主衍系为:颛顼→芈→熊→伍→贠(员)。据许多学者的考证:“贠”和“员”本就是同一个字,写法不同,异字多音,当作姓氏是由著名的伍子胥即伍贠(员)而来。“员”字在简化字之前一直写作“貟”,贠氏祖辈们也一直使用“貟”字,到了现代,许多贠氏仍然坚持使用“祖传”的写法,只不过是也跟着简化了一下,写作“贠”。吴国人民一直十分怀念伍子胥这位吴国忠臣,并命名胥江、胥口、胥山等地名以示永久纪念,并立了祠庙祭祀,今胥口镇就有胥王庙和伍子胥墓。

当年伍子胥被赐死之后,其后人纷纷分散走避四方,但为了纪念这位名垂千古的先祖,也为了逃避株连遗祸,便把他的名字“贠(员)”作为姓氏,贠(员)氏由此世代相传至今。贠(员)氏族人大多尊奉伍子胥(伍贠)为得姓始祖。

员姓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著名隐士刘凝之,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据史籍《宋书·隐逸列传》在记载,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今湖北枝江)。刘凝之的父亲叫刘期,曾出任衡阳太守;哥哥叫刘盛,性情高傲,没有做官。刘凝之,公元389~448年,他十分倾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因此就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自己却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德行。据史籍《南史》、《姓氏考略》的记载:“南朝宋刘凝之敬慕贠氏忠烈,遂改姓贠。”记载了刘凝之一直十分敬仰古人伍子胥(伍贠),因此后来就改姓氏为贠氏,其后代中有人沿称贠氏至今。刘凝之生性爱好山水,有一天早晨,他带妻子儿女们开始游荡江湖,最后隐居在衡山之阳(南面),在崇山峻岭中荒无人迹的地方盖了间小房子,之后就住在里面,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他的儿女们也都依从他的志愿行事。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刘凝之在衡山去世升仙,终年五十九岁。

辨疑:《新唐书·员半千传》云:“员半千,字荣期,齐州全节人。其先本彭城刘氏,十世祖凝之,事宋,起部郎,及齐受禅,奔元魏,以忠烈自比伍员,因赐姓员,终镇西将军、平凉郡公。”《宋书·隐逸传》有刘凝之,非员半千之十世祖也。宋刘凝之,传称南郡枝江人,隐居不仕,卒于宋元嘉二十五年。

四、得姓始祖

云姓是祝融、额苏哩·云岱、武佳氏。颛顼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孙子,曾经君临天下78年之久,他的子孙繁衍甚广,是中国民族最主要的组成份子,其中有一支他的子孙最初是以妘为姓,而云姓则是再从妘姓所分出,可见得云姓根本就是颛顼的后代。 云姓既然出自颛顼之后的妘姓,那么又怎么会跟“火”扯上关系的呢?这只要翻看《说文》上面有关妘姓的姓源记载,就不难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了。据《说文》说:“妘姓,祝融之后。”“祝融”,人人都知道就是“火”的代词。云姓的姓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又拥有这样一位功在民族的杰出始祖“祝融”,岂不是姓云的人所最足引以自豪自傲。故云氏后人奉祝融为云姓的得姓始祖。

员姓是伍子胥,姓伍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期杰出人士。

五、人口分布

云氏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列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十一位门阀。

云姓起源于妘姓,后来又去“女”为“云”姓。发展与演变:春秋时有诸侯国□国,又称郧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共分出四个姓,“云”,“郧”,“芸”和“员”。另一支云姓起源于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当时,有鲜卑族代北牒云氏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定居洛阳,后代改姓“云”姓。有关云姓的来源,跟人类所赖以结束野蛮生活的火,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路史》载:“颛顼后妘姓之分有云氏。” 至于《姓氏考略》上所指的那位云姓始祖缙云氏,据考证则是比祝融更早的黄帝时之人,也是以官为氏。缙云,是黄帝时的一种官名,黄帝以云名官,分别管理一年四季之事,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缙云氏。当时掌管夏令事宜的缙云氏,究竟是什么人尚未知其详,但是他的后代却纷纷以缙云两个字为自己家族的姓氏,传到后来,再省略为一个云字,使得中国在5000年来,一直都有这个姓氏。云姓后来迁往琅琊郡,并逐步发展成为当地望族。据《姓氏考略》记载:“缙云氏之后,望出琅琊(秦始皇置郡。相当于今天山东省东南部谙城、临沂、胶南一带),河南(汉高帝时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六、家谱文献

云氏七修族谱,著者待考,初修于明永乐乙酉年(公元1405年),清光绪甲午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海南省文昌县云氏会馆。

海南云氏族谱,(现代)海南云氏会馆编修,2006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

七、郡望堂号

郡望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琅琊国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千余年。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期楚国的郢郡,汉朝时期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北朝时期齐国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地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丁酉,公元937年)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朝与清朝时期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朝时期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国时期废府及上元县,先以江宁县为江苏省省会,民国政府建都南京后,又移江宁县于南京市郊区一带。

堂号

琅琊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八、字辈排行

江苏泗阳云氏字辈:“守先传后,乃复其昌,绪述前志,绍继书香,同立宏道,保家安邦,恒怀忠义,世泽延长”。

江苏徐州云氏字辈:“守鲜传后……”

广东顺德云氏字辈:“水从金祖汉子山雨日呈人名腾朝士志在于崇茂逢昌大惟天永同泰运方启道学斯显瑞兆文明英才盛集笃庆济美荣家光国”。

陕西安康旬阳、湖北郧阳云氏字辈:“启兴国正法堂”。

吉林长春、吉林云氏一支字辈:“来子文思兆,德维庆宪祥,连奎兴立泰,永世尚荣昌”。

新加坡、泰国曼谷云氏字辈:“齐春荣家……”。

安徽宿州砀山云氏字辈:“龙士侠冉仙,景峯尚山玉,世朝敬立泰,清永礼自安……”。

湖北随州:万世启昌道德家邦……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云氏字辈:“万思春廷章,桂仕启家邦,文明有道增,治国庆洪陛”

九、姓氏名人

云定兴,隋朝人,官至大将军。因纵勇为非,坐罪夺官,与妻子俱没为官奴。炀帝嗣位,闻定兴具有巧思,召至东京,襄办营造。定兴见宇文述得宠,曲意谀媚,特购集珍珠,络成宝帐,奉献与述。述喜出望外,兄事定兴,荐使督造兵器,且与语道:“兄所作器仗,悉合上意。惟始终不得好官,无非为长宁兄弟,尚未处死哩。”定兴愤然道:“此等俱无用物,何不劝上一体就诛。”忍哉定兴!

云景龙,字良遇。宋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人。乾道中知慈州、莅政严明,幽枉必达。兴学劝农,谨身节用。强梗肃然,而又不为权势所屈。人心顺服,社会安定。后去官,祖饯者为之流泪。

云海,宋末元初人,世居陕西省巩昌府(从龙公墓碑上是平昌府)陇昌县王琅琊郡(陇西县今属甘肃省)宋末进士,任陕西路总管(相当于专区长官),抚绥有方,兵民悦服。宋亡,不仕。为云氏徙粤(今广东省)琼(今海南省)一世祖。

云肇基,字从龙,号维山,云海之子。宋末进士,于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为当朝征台,授予宣武将军(正三品),湖广邕州安抚使,至元十七年,(1280年)奉旨任琼州安抚使,入琼抚黎。从龙公与母苟氏来琼,后代子孙称为(粤、琼)云氏二世祖。

云于熙,字时纯,清代文昌(今海南省文昌市)人。少质鲁,苦学。不喜举业,面海筑一房屋,称:“观澜斋”,在斋中读书吟诗,经常有人到那里向他请教。他“读书必求实践,检束身心常恐不及,设功过格逐教自警,又以‘戒欺求慊、存心养性’”。八字书绅为铭,家赤贫,岳父赠以奁田,他焚券却之。所著有《心性图》。

云志达,号石田,琼山(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人,由拨贡充教习,中乾隆壬午(1762年)副榜,任广宁教谕,调钦州学正,升潮洲府教授。“居官持正不阿,士有屈抑者为伸理,其或不轨于正亦加痛惩,不少假借。”人以此畏而爱之。

云崇维,字道枢,号定岸。清代水北都一图人。虽家庭穷苦能泰然处之。俗多淫祀,岁时迎福耗财,他和诸弟把神象焚掉,破除迷信,此后邪气渐息。他乐于办公益事,也替乡里排解纠纷,当道要荐举他为“孝廉方正”,他不肯接受。著有《除邪篇》、《仪礼杂著》等书,82岁去世。

芸贤: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贠敞,(生卒年待考),前凉金城人(今甘肃兰州)。

贠半千,(生卒年待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著名唐朝大臣、诗人。 其师王义方器之曰:“五百岁一贤者生,子宜当之。”因改名半千。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贠半千曾上书高宗求官,李治推行“无为之治”,对世间轻浮文人很讨厌,因此贠半千的贸然求官未果。 后来,贠半千又应岳牧举试,在八科师举中,唐高宗亲自策试应试者,发现贠半千确有独到见解和实际才干,态度立即发生转变,贠半千因对策及第,授武陟尉。当年大旱,贠半千发粟赈饥,为薛元超所称赞。 唐朝垂拱中年,贠半千被擢拜为左卫渭上参军(胄曹),充任宣慰吐蕃使。 后来武则天欣赏其名声,召见他时说:“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即使任贠半千入阁供奉。 唐证圣中期,贠半千为弘文馆学士,仍分日待制,五迁正谏大夫,预修《三教珠英》。 唐中宗时期,贠半千晋为濠州刺史。 唐睿宗时期,贠半千被征拜为太子右谕德,兼崇文馆学士。 贠半千性乐山水,在唐开元中期,卜居尧山(今山西临汾),年九十四岁逝世。著有诗集十卷,今存诗三首。

贠兴宗,字显道,仁寿人。著名宋朝大臣、学者。 约公元1174年前后宋孝宗淳熙年间初前后在世。 未及第时,贠兴宗读书九华山,因号九华。荐除教授。召试,擢著作郎,国史馆编修,实录院检讨。 宋乾道中年,贠兴宗曾上疏劾贵幸,卒中谗去职。侨居润州以终。 贠兴宗著有《九华集》五十卷,《国史经籍志》又有辩言及采石战胜录,并传于世。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