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 > 正文

​地铁施工重难点「地铁施工难度的天花板是怎样的这个项目说明了一切」

2023-03-09 14:38 来源:风海网 点击:

地铁施工重难点「地铁施工难度的天花板是怎样的这个项目说明了一切」

日前

由铁建南方牵头

中铁十四局负责施工的

深圳地铁5号线西延线工程

“深安一号”盾构机

在黄贝岭站后顺利始发

地铁施工重难点「地铁施工难度的天花板是怎样的这个项目说明了一切」

从数据上看起来

这好像是一个普通的地铁工程:

这是既有深圳地铁5号线的延伸线

全长2.88公里

设3站3区间

其中盾构区间全长1.85公里

隧道管片外径6.2米

这些数据都很正常

这年头谁家还没几台盾构机呢

但是从建设难度来看

这属实是一个超级工程

经相关专家会诊

该项目多种高风险叠加和集中

周边环境敏感

是对地铁隧道工程建设的一个“大考”

“不是一个常规建设项目,

而是充满挑战的攻关项目。”

看似不起眼的地铁建设工程

为何受到如此评价

↓↓↓↓↓↓

地铁施工重难点「地铁施工难度的天花板是怎样的这个项目说明了一切」

△始发位置黄贝岭站后航拍,施工场地面积和形状如此,施工难度可见一斑。

首先,我们得知道

如何评价地铁盾构施工的难度

城市地铁盾构施工

大多面临诸多限制因素

比如 地质方面

黏土还是岩石

干燥还是富水

搞不好还有地下溶洞

再比如 环境方面

地面是不是有建筑物

地下管线是不是密集

还有 操作方面

再普通的盾构机

都是两层楼高的巨物

坡度或弯度是不是过大

沉降要求是不是严苛

等等方面

都在叠加影响地铁盾构施工难度

地铁施工重难点「地铁施工难度的天花板是怎样的这个项目说明了一切」

△图中道路中间的狭长地带,即为该项目大剧院站施工现场,而正中间的高楼即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最高建筑物——深圳地王大厦,是深圳特区的地标建筑。

(PS:该图摄于2020年,如今的工地已经过4次交通导改,挪到了图左侧路边,说起来每一次都是艰辛)

然后,我们来聊一聊

如果地铁盾构施工难度有段位……

那可能是这样的

青铜:

无水的全断面软土地层,位于郊区,地面建筑少环境风险小,广阔天地随便施展;

白银:

富水地层或地层不均匀,地下管线密集、地表构建物较多,受到一定限制;

黄金:

富水砂卵石地层,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或下穿文物保护单位、或下穿高层建筑,得有金刚钻才敢揽这瓷器活;

钻石:

上软下硬地层,或地层有孤石, 或岩溶发育强烈, 或极硬岩地层, 或大粒径卵石地层,以及下穿运营普铁、高铁,能干好的属于行业翘楚;

王者:

以上高难度地层 基础上,超近距离连续下穿特、一级风险,或者高水压长距离下穿水域, 外加老城区、主干道、建筑物密集,如果没有“金刚钻”,工程师见了也只能绕着走。

这样算起来

深圳地铁5号线西延工程

称得上是“王者级”难度了

也难怪被称为

深圳地铁建设史上

难度最大、风险密度最大的项目

地铁施工重难点「地铁施工难度的天花板是怎样的这个项目说明了一切」

具体来看

■ 地质方面

穿越全段地质复杂

地势低洼,下布砂层

长距离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

面临盾构机掘进速度慢、掘进姿态控制

刀盘磨损严重等技术难题

防上浮、防塌陷、防沉降、防漏水

措施要求极高,施工难度大

■ 环境和操作方面

该线路位于素有

深圳“长安街”之称的深南大道上

城市改造提升频繁、交通流量饱和

建构筑物密集、地下管线交错

盾构穿越风险源众多

其中Ⅰ、Ⅱ级风险源就多达23处

●全线平行上跨地铁2号线

●紧邻既有1号线,车站施工易导致既有线上浮

●下穿4座桥梁、2座水桥

●上穿及下穿5处过街通道

● 临近穿越6处重要建构筑物

特别是要以29‰的坡度

下穿既有广深铁路桥

下穿范围区间内结构覆土仅为8米

地铁施工重难点「地铁施工难度的天花板是怎样的这个项目说明了一切」

除了盾构施工

在车站等其他工序施工中

还涉及明挖法、暗挖法、盖挖逆作法、顶管法

等多种地下工程工法

据专家介绍

附近的类似工程都经历了千辛万险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遇不到”

可谓是在深圳市“心脏”动土

在“大脑皮层”穿针引线

是对工程界的“大考”

地铁施工重难点「地铁施工难度的天花板是怎样的这个项目说明了一切」

为确保“深安一号”盾构机

顺利始发与掘进

中国铁建发挥协同优势

成立了5号线西延线攻关小组

集工程界资深专家之力科技攻关

充分调集管理和技术资源

不断优化施工方案

加强安全细节管控

确保安全、优质完成施工任务

工程建成后将完善

地铁5号线作为轨道交通干线的职能

极大提升深圳居民

出行便捷度与可达性

为美好生活提速赋能

逢山凿路

遇水架桥

让我们一起期待

深圳地铁5号线西延线通车之日

供稿 | 刘福昌、刘沛、李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