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生活 > 正文

​史书汉书是哪位史学家所著(史书汉书是哪位写的)

2024-01-28 18:18 来源:风海网 点击:

史书汉书是哪位史学家所著(史书汉书是哪位写的)

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煌煌巨著,《史记》和《汉书》都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

,两书各有特色,一部为纪传体通史之鼻祖,另一部为纪传体断代史之典范,司马迁和《史记》的故事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不止一次了,那么《汉书》在《史记》的基础上做出了哪些增补与创新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班固和他的《汉书》。

班固画像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陕西省扶风县)人,曾祖班况的女儿在汉成帝时期入宫为婕妤,班婕妤的三个兄弟都官居要职,其家族在学术方面有很好的传承,伯祖班伯、班斿,堂伯班嗣都是著名学者,父亲班彪作《史记后传》数十篇,班彪去世后班固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巨作,后来班固因受窦宪牵连去世于狱中,此时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其妹班昭补写完八表之后也去世了,班昭的弟子马续继续补成了剩下的天文志。

首开统一王朝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内容涵盖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败亡的两百多年历史,全书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由纪、表、志、传四部分组成。

刘邦画像

本纪十二篇,汉高祖至汉平帝各有一篇,为全书纲领;表八篇,分别为《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以简洁的笔法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志十篇,分别为《律历志》、《礼乐志》、《刑法志》、《食货志》、《郊祀志》、《天文志》、《五行志》、《地理志》、《沟洫志》、《艺文志》,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是社会面貌的全面反映;传七十篇,记载了陈胜、项羽、王莽等西汉各阶层代表人物以及其他不便于载入纪、表、志中的史实,为全书细目。

《汉书》

班固在《汉书》的编撰体例上花了很多心思,以突出西汉王朝的辉煌业绩和真实气象,他采用了司马迁所创的纪传史体,并将其改造为断代体制,用纪、表来反映西汉王朝的兴衰;用志来反映西汉时期的典章制度及社会经济文化全貌;用传折射出西汉时期复杂的历史变迁,《汉书》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就是以恰当的史学形态来反映社会结构的变化。

《汉书》还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其选材范围相当广泛,既有《史记》及诸家补续《史记》的著作,也有《春秋繁露》、《洪范五行传论》、《七略》、《三统历谱》等学术专著,还包括国家档案、政府公文、皇帝诏书、朝臣奏折、百家杂说等文献资料以及民间传说、谚语等,《汉书》运用大量的史料对《史记》所记汉武帝之前的历史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使其内容更为翔实。

司马迁雕像

同时,班固对史料的真实性也进行了大量考证,对不能考证的史实班固通常直接交代,比如《张汤传赞》中记载:“冯商称张汤之先与留侯同祖,而司马迁不言,故阙焉。”,可见班固对历史的严肃态度,《汉书》所载的史料范围广泛、考证严谨,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西汉时期的信史,至今仍是研究西汉历史最可靠的史料之一。

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也是他对《汉书》的基本要求,汉武帝时期天下虚耗、百姓流离;汉成帝宠信赵氏姐妹,毒害亲子;诸侯王骄奢淫逸、酷吏草菅人命的情况都在《汉书》中得到如实记录。

《汉书》

班固对历史的借鉴功能亦有清晰的认识,通过记录昭宣中兴时期社会、民情、政策等方面的变化,用生动的事实证明治国并无万应灵方,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策略,为统治者提供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同时指出重民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这也为统治者们指明了治国的基本方向,充分显示出班固考察历史的深刻,也表明《汉书》珍贵的实录价值和借鉴功能。

首开纪传体断代史

班固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先河,是史学界的一大创举。在此之前“史之所载也,《尚书》记周事,终秦穆。《春秋》述鲁文,止哀公。《纪年》不逮于魏亡,《史记》唯论于汉始。”,还没有一部史书能够完整地记录一个王朝的历史,《汉书》“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扭转了这一局面。

《汉书》

断代史有不易反映历史发展联系的不足之处,断代史和纪传体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中国历史提供了最佳的记录方式,这是其他史体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汉书》受到了历代史学家的尊重与认可,而纪传体断代史也逐渐成为中国史学的主流,现存的二十四史中,绝大部分都属于断代体制,唐朝更是建立了由官方机构为前朝修史的制度,使古代历史记载得以延续,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是《汉书》为中国史学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

《史记》开创纪传体是中国史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汉书》对《史记》的体例进行调整,形成以“体方用智”为特色的纪传体断代史新格局,推动了纪传史体的发展。

《史记》中的本纪、表、书

《汉书》对纪、表、志、传分别进行了改造和补充,进一步理清了各自的作用,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方面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史记》中本纪的内容十分复杂,五帝、夏、商、周、秦、项羽等本纪有很大区别,《汉书》则将本纪统一为以帝王为中心的编年大事记,确定了一帝一纪的基本模式。

《汉书》将本纪的格式进行了统一,例如《高后纪》仅详述重要事件,舍去细枝末节,将某些特定的历史事实归入列传,使本纪的体例更加严谨,更能体现其纲领的功能。在志、表方面,《汉书》新增了《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等篇目,《汉书》中的“十志”在记载形式与内容方面均有较大革新,组织体系严谨,书志体后来发展为史学流派之一的典志体,与《汉书》有一定的关系。

《史记》中的世家

《汉书》对列传也作了修改,去掉世家,将相关内容纳入列传,使体例简单化,《史记》的列传在体例上各有不同,而《汉书》则对其进行了统一,改变了《史记》中年代顺序错综复杂的情况,所记录的人物大体按照年代顺序排列,基本是专传、合传在前而类传在后,全书条理更加清晰,同时《汉书》还改变了《史记》中列传命名方式不统一的问题,基本都采用以姓名标目的方式。

《汉书》

从体例上看,《史记》“圆而神”,《汉书》“方以智”,二者各有特色,不分轩轾,不过“迁史不可为定法,固书因迁之体而为一成之义例,遂为后世不祧之宗。”是值得肯定的。

首开多个专史领域

《汉书》以“十志”为主线进行了大量的专题史学研究,开拓了古代学术的新领域,扩充了纪传史体的记事范围,向世人展示了《汉书》的博通,并提出了自己成熟的历史观。

《汉书·地理志》

《刑法志》是《汉书》新创的篇目,也是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主要介绍了从古至汉的兵刑演变过程,着重论述了汉朝的法制情况,并对刑狱不平的原因进行了论述,班固还将法治与教化结合起来进行了研究,提出只有以教化为本、以刑法为辅,方能达到治理国家、稳定社会的效果。《刑法志》开创了史书中刑法志的撰写,成为古代刑法专著的滥觞之作,为史学、法学、社会政治、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书·百官公卿表》

《地理志》也是班固新创的篇目,记载了古代地理、行政区划、民风民俗、各地物产等内容,通过对各郡国的详尽记录体现了西汉时期的政权结构,并为因地制宜的治理模式提供了依据,《地理志》在史学上拥有重要地位,为之后的地理、郡县志提供了范本,并对地志著作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百官公卿表》也是《汉书》首创,以简洁的方式记载了西汉时期三公九卿的迁免,名为“表序”,实为志体,除了对秦汉时期的官制概况和演变进行说明之外,还对其基本职能及设置得失进行了探讨,开创了正史记载官员制度的先河。

《汉书·食货志》

《食货志》记载了自古至王莽时期的经济状况和历史发展,分食、货两篇,充分体现了农业与手工业融合的特征,《汉书·食货志》与《史记·平准书》相比,有了显著的进步,条理更清晰、范围更广泛、材料更齐全,并针对经济政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专著,为班固首创,详细记录了诸子百家学派的学术特点及得失,相当于一部学术简史,《艺文志》并未收录谶纬之书,体现了班固人文主义的趋向,同时班固还提出了自己对阴阳、卜筮等理论的质疑态度。

《汉书·艺文志》

《史记》与《汉书》这两部煌煌巨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两位作者在写作目的、写作格式、写作语言等许多方面均存在差异,但相同的是两人都具有史学家的实录精神和正义感,值得后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