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杂谈 > 正文

​吴淞江水患(吴淞江水患是谁治理好的)

2023-10-31 00:37 来源:风海网 点击:

吴淞江水患(吴淞江水患是谁治理好的)

吴淞江水患是海瑞治理好的,在大众的视角里,海瑞是个清官,也仅仅是个清官。受一些风气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清官并不会治理国家,治理地方,而像海瑞这样的著名清官除了清廉一无是处。那我们就来看看,海瑞在应天巡抚这个高位上,是如何治理地方,让百姓安居乐业的。

吴淞江水患(吴淞江水患是谁治理好的)

《大明王朝》中的海瑞

1.治理吴淞江水患

嘉靖四十年和隆庆三年,吴淞江都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居民受灾严重。吴淞江流经的苏松地区可以说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地。海瑞认识到“吴淞江一水, 国计所需,民生枚赖”,所以不顾众多地主和官员的阻挠毅然动工。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海瑞“亲督番镭, 身不辞劳。”每天亲自巡视工程进度,最终开疏了八十里长的地段. 开深了一丈六尺, 加阔河面十五丈, 底阔七丈五尺。海瑞对吴淞江水道的淤塞处, 如嘉定县夏家口、吴江县长桥、长洲县宝带桥等地, 逐一勘察疏浚。

吴淞江水患(吴淞江水患是谁治理好的)

吴淞江

连被海瑞抑制兼并打击的地主何良俊都评价"前年海刚峰来巡抚, 遂一力开吴淞江隆庆四年、五年皆有大水, 不至病农, 即开吴淞江之力也。非海公肯担当, 安能了此一大事哉!”

海瑞通过民间私访和实地勘量河道,提出用“以工代赈”(即按工给银、救济饥民)的办法。官“借饥民之力而故道可通,民借银米之需而荒歉有济,一举两利”。两河开通,不仅太湖之水直入于海,滨海诸渠皆得以引流灌溉,而且旱涝有备,水患可除。“吴民永赖,乐利无穷。公之开河之功,创三吴所未有也”。——《中国通史》

而在疏浚水道中,海瑞请求将漕粮折算为现金上交朝廷,而保留下二十万石的粮食,用其供应修河的饥民,使十三万饥民得以活命。

2.推行一条鞭法

在嘉靖十七年,苏州知府王仪就开始在苏州地区推行一条鞭法,不过由于众多地主的阻挠,最终半途而废。海瑞上任以后开始全面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最后达到了

“ 从此役无偏累, 人始知有种田之利, 而城中富室始肯买田, 乡间贫民始不肯轻弃其田矣, 至今田不荒芜” 。”——《上元县志》

3.抑制土地兼并

在苏州地区土地兼并非常严重,“豪强大有力之人, 视田宅所便, 收之莫敢不与。”

海瑞上任以来,就勒令地主退还巧取豪夺的土地“悉令受献者还其田, 或许以赎。”其中徐阶作为最大的地主,也遭到了海瑞的严重打击,迫使徐阶退田一半,海瑞这种做法抑制了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缓解了人地矛盾,使“耕者有其田”,也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给事中戴凤翔攻击海瑞鱼肉乡官,海瑞表示“不知今日乡官之肉, 乃小民原有之肉, 况先夺其十百, 今仅偿其一乎! ”

不过因为海瑞这种改革严重触犯了地主的利益,戴凤翔再次发起弹劾,出去缙绅集团的压力,海瑞不得不改督南京粮储,离开了应天巡抚”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搢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而老百姓是知道,谁是对自己好的,所以海瑞走后,这些缙绅口中的“奸民”便纷纷“瑞吴甫半岁, 小民闻当去, 号泣载道, 家绘象祀之。”

而在海瑞去世的时候“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百姓罢市相送,哭着百里不绝,海瑞造福一方的功绩,让真正受益的百姓百里相送,世代纪念,谁说清官不懂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