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杂谈 > 正文

​中国粮仓怎样储备粮食?到底够中国人吃多久?

2023-11-27 02:19 来源:风海网 点击:

中国粮仓怎样储备粮食?到底够中国人吃多久?

最近,受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影响,中国掀起了一股抢米风潮。据说是全球粮食生产受影响了,越南都停止出口大米了,再不抢就没机会了,马上就没米吃了。

虽然中储粮集团已经稳定军心,但是不少民众还是为此感到担忧。那么,国家是如何为14亿人储备粮食的呢?储备粮到底够吃多久?

中国的储备粮到底够吃多久?

中国到底有多少粮食储备是绝对的国家机密,我们并不清楚,但中国修建的粮食储备仓库,总容量在2018年已经达到了9.1亿吨,

根据国新办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 白皮书,即便只装了1/3也足够14亿人每人领回家400多斤。以广东省为例,地方的粮食储备就有1075万吨,一亿多广东人每天大概消费5万吨粮食,所以光地方储备粮食就足够200多天,这还没有算更强大的中央储备。

中国的三大口粮,大米、小麦、玉米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以上,保证中国人自己吃饭,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国家会存哪些粮食

截止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去年总产量13277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16连丰”。

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库存是充足的,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中国的储备粮分为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中央储备粮由国务院的中储粮总公司统一管理,地方储备粮由各地政府当地企业代理储存。

目前中国的储备粮食大约7成属于稻谷、小麦等原粮,此外还有大米、面粉等成品粮。

粮食存在哪里

要存放这几亿吨粮食绝对是一件技术活,这就需要建立专门的粮食储备库。储存库分为大型库,中型库和小型库。

每个粮食库里都建设了大量的粮仓。目前最常用的粮仓有高达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粮仓。

无论是哪种粮仓,都不能直接把谷物往里一堆。小麦、水稻和玉米等谷物,都属于非均质的聚集体,倒入粮仓时,会受重力、浮力和气流的影响,根据形态和质量重新分布,形成自动分级现象。

以立筒仓为例,因为筒身比较高,入仓的粮食会在下落时带动空气,产生涡旋气流,让粮面上的细小杂质飘向筒壁,形成环状的杂质区。这些地方孔隙度小、水分含量高、容易滋生害虫和霉菌。

如果把数以吨计的谷物随便一堆,那么它们很快就会发热霉变,全部浪费。所以在粮食入仓时,往往需要预先清理粮食,并在传送时利用抛粮机将谷物均匀地抛出,减轻自动分级的程度。

粮食储备库里的高科技

粮食长期处于低温的环境下,才可以有效延缓品质“衰老”,确保储粮绿色新鲜。实现低温,背后的技术不简单。主要采用电子测温、机械通风、内环流控温等科学储粮技术,并结合日常粮情检查,为粮库灭杀虫害,来确保储粮安全。

电子测温技术就像保管员的眼睛,对粮情的把握主要就是通过温度来实现的。在粮仓内部,分布着300多个测温点,保管员可通过粮温的变化判断粮情是否稳定。

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主要是利用冬季冷空气带来的低温进行通风蓄冷,在夏季高温期间进行仓内环流,从而保证仓温达到较低水平。一般全年整仓平均粮温在20摄氏度以下,实现准低温储粮。这种办法夏季适用于北方地区。南方高温地区不具备冬季蓄冷条件,主要用空调控温技术,调节仓温、粮温和仓湿。

机械通风技术,也就是利用风机把外界低温低湿的空气送入粮堆,实现湿热交换,和开窗通风是一个道理;

如今的粮仓还会采用氮气气调技术,就是粮库利用空气制成氮气,向粮仓中充入氮气,当仓内氮气浓度达到98%以上的低氧环境时,粮食呼吸减弱,而害虫不是被饿死,就是被憋死,轻松实现储粮环节的绿色无污染。

目前,中储粮粮仓科技储粮覆盖率已达到98%以上,质量达标率、宜存率稳定在95%以上,可确保储存的粮食绿色、保鲜、营养。

粮食能在仓库里囤多久

储存粮食的一大问题是储存期限,中国国家粮食部门明确规定,粮食储存到规定年限(一般是4-5年)后,不能再作粮食出售其依据主要是因为粮食储存过久,粮食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造成营养缺乏。

根据《中央储备粮油轮换管理办法》,粮食每年要进行部分轮换,推陈出新。国内规定的粮食储存期是:

长江以南地区:稻谷2~3年;小麦3~4年;玉米1~2年;豆类1~2年。

长江以北地区:稻谷2~3年;小麦3~5年;玉米2~3年;豆类1~2年。

至于存放时间实在太久、或是不达标的储备粮,则更多地用作动物饲料工业原料,不太可能出现在你的餐桌上。

其实除了粮食外,食用油、食盐、糖、牛肉、羊肉、猪肉、甚至是活猪,都有相应的国家储备。

疫情期间,国家都没有动用中央储备粮,地方政府也没有动用地方储备粮,就保障了疫情期间的粮食供应。所以,人们大可放心,完全不需要屯粮,中国人民目前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在向更美好的生活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