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杂谈 > 正文

​田文镜六十岁之前官场失意,他是如何获得雍正宠信的?

2023-12-02 21:19 来源:风海网 点击:187

田文镜六十岁之前官场失意,他是如何获得雍正宠信的?

雍正朝有三个著名的疆臣,其中田文镜的仕途经历最坎坷,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前半生升迁出奇得慢,后半生出奇得快。以品级而言,田文镜的官当得不是最大,但却是唯一一个被葬在皇陵旁边的大臣。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对田文镜的前半生并没有过多的说明,只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到江南赈灾筹款时办差有功,被胤禛调到京城并参与了后来的追缴国库欠款。

历史上,对田文镜的记载还是比较详尽的。田文镜出生于康熙元年,汉军正蓝旗人,后来抬旗入汉军正黄旗,算起来田文镜也是个旗人。不过他不是通过科举入仕这条路进入仕途的,而是以“异途”监生初入官场的。

田文镜起初的官职很低,仅是个正八品的长乐县县丞,按说旗人在官场更容易受到重用,可是田文镜在县丞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九年,直到30岁时才迎来人生第一次升官,升为西宁乡知县。

至于第二次升官,田文镜等待得更久,那已经是康熙四十四年的事情,这一年他出任直隶易州知州,为从五品官。关于田文镜前半生仕途不顺,史料中都说他的出身不好,仅仅是个监生。可实际上,清代旗人向来不看重进士这些功名,很多大字不识的旗人照样可以位列封疆。唯一的解释就是:田文镜这个人性格有缺陷,在官场上格格不入。

在地方上苦巴巴熬了二十多年,田文镜才得以入朝为官,出任吏部员外郎,后改为刑部郎中、都察院监察御史等职。直到康熙六十一年,他依然是个内阁侍读学士。也就是说,田文镜在朝为官十余载,只升了一级。

康熙去世时,田文镜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了,按照这个年龄,如果不出意外几年后便会卷铺盖走人,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意外还是出了,雍正继位后,田文镜迎来了他仕途和人生的巅峰,成为雍正朝的“巡抚第一人”。

雍正与田文镜的关系应该不算亲密,至少和年羹尧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雍正继位后,田文镜与十几个官员被派往告祭山陵,田文镜的目的地是西岳华山。而正是这次例行的告祭,给田文镜带来了良机。

雍正元年,北方数省出现了旱灾,雍正帝对灾情十分关注。而山西巡抚德音因新皇登基,新朝新气象为由,隐瞒灾情不报。他在奏折中说山西雨雪充足,全省的粮食必获丰收。

巧好田文镜告祭华山时路过山西,他在奏折中向雍正皇帝报告,说山西各州县受灾严重,请求朝廷及时拿出对策,以赈济灾民。雍正一前一后收到德音和田文镜两份奏折,知道事情重大,赶紧命田文镜,会同德音,对各州县饥民速行赈济。

然而德音依然在为自己辩解,说山西的灾情被田文镜夸大了,事实上并不严重,如果近期下一场雨,那根本连赈济都用不上。所以,德音还在观望迟迟没有行动。

田文镜办事向来雷厉风行,接到上谕后赶紧赶赴各州县,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他一个县一个县进行赈灾,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受灾最严重的十余万民众得以死里逃生。

接到田文镜的奏报后,雍正十分高兴,褒奖了田文镜,并将德音革职。通过山西赈灾这件事,雍正对田文镜有了很好的印象,并考虑予以重用。起初,雍正想把田文镜调到京城出任“显要之缺”。

就在此时,新任山西巡抚诺敏向雍正密奏,说田文镜为人勤勉,办事可靠,建议让他担任山西布政使。至此,田文镜到山西赈灾四个月后,雍正便将他擢为山西布政使,短短几个月时间,田文镜连升四级,成为二品大员。

雍正二年正月,田文镜调任河南布政使,不到一年又正式出任河南巡抚,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田文镜主政河南,一心一意推行雍正帝实行的新政,并在雍正晚年成为红极一时的地方督抚,与鄂尔泰、李卫被雍正称为“督抚楷模”。

田文镜在任期间,政绩不少,但也因他性格的原因,对待下属过于严苛,仗着雍正的宠信动不动就弹劾属官。晚年的田文镜锐气渐失,由于隐瞒河南灾情,被雍正严厉训斥。但他的结局还是好的,雍正十年田文镜去世,雍正帝下令将其葬在了泰陵附近,这一荣誉有清一代也是极其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