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社会 > 正文

​诗词史上最著名的“穿越”事件,因为一首诗,诗人回到了五百年前

2024-06-18 18:33 来源:风海网 点击:

诗词史上最著名的“穿越”事件,因为一首诗,诗人回到了五百年前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在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的时代,典籍文献散佚流失在所难免。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极大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从而保证了几千年前的文化典籍能够流传到今天。虽然如此,但毕竟年代久远,其间的讹传失误等现象依旧难以避免。就拿诗词史上的事例来说,流传到今天的很多诗词都有不同版本,而诗词作者有争议的情况也不少见,比如《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这首词的作者,就一直存在欧阳修与朱淑真之争;欧阳修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词,也有人认为是冯延巳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中的《金缕衣》一诗,有人认为是李錡所作,有人说是杜秋娘的作品,还有人说作者已不可考。这些情况,还都是可以理解接受的,更有甚者,是把作者的朝代搞错了,而且是跨过几个朝代的错,让生活在元末明初的一位诗人“穿越”到了唐朝。这并非野史,而是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官方编辑的《全唐诗》中。

诗词史上最著名的“穿越”事件,因为一首诗,诗人回到了五百年前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个被穿越的诗人叫唐温如,元末明初诗人。被穿越的原因是他的一首《题龙阳县青草湖》的诗。因为关于唐温如的史料严重缺失,曹寅、彭定求等人编辑《全唐诗》时,发现这首诗具有明显的唐诗精神和品格,所以未加考证,毫不犹豫将这首诗选入。岂不知他们这一疏忽,就让唐温如“穿越”到了500年前,也让这首诗成为《全唐诗》中最特别的一首诗。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诗,让编辑者毫不犹豫认定是一首唐诗呢?我们来看一下。

诗词史上最著名的“穿越”事件,因为一首诗,诗人回到了五百年前

泪眼问花花不语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首诗意思是说: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这是一首极富个性的记游诗,被后人称为“长久湮埋在沙砾中的明珠”。全诗笔调十分地轻灵,写景记梦,虚实相间。构思新颖独特,诗境飘渺奇幻,即使放在辉煌灿烂的唐诗艺苑里,也绝对是上乘之作。况且是在诗歌艺术衰微的宋元明清时代。“此诗只应大唐有,元明能得几回闻。”这也许是《全唐诗》编辑者们的心里话吧。如此说来,诗人被穿越倒是可以理解的了。

诗词史上最著名的“穿越”事件,因为一首诗,诗人回到了五百年前

西风吹老洞庭波

诗题中的“青草湖”即洞庭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两句,诗人由对眼前自然景色的深广感受而引起对神话中人的向往,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神。诗中境界由一“老”字带起。秋风萧瑟,湖水渺茫。那景象,与春日轻漾宁静的碧水相较,别有一番风韵。诗人所思所忆渐渐入深。所思所悟全付之于对白发湘君的神往,那江山与人生的化境,即是这般深沉了!

诗词史上最著名的“穿越”事件,因为一首诗,诗人回到了五百年前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天在水,即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天已晚,风已停,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此时诗人已经物我两忘,赏景忘景,分不清是天上星还是水中星。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灿烂的星光。诗人将幻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历来为人称道: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同时又充满了画面感。不由得令人想起了苏轼对王维诗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词史上最著名的“穿越”事件,因为一首诗,诗人回到了五百年前

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首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无一笔粘着。诗人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首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也压在星河之上。而这一切,又令人想到了李白的潇洒飘逸,怪不得有人说这首诗有太白遗风。《全唐诗》的编辑者认为这首诗有唐诗的精神和品格,大概就在此了。如此说来,此诗被编辑进《全唐诗》,应该是对这首诗的高度肯定和最大褒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