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生活 > 正文

​日本迫使割让台湾的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条约)

2023-08-05 02:40 来源:风海网 点击:

日本迫使割让台湾的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条约)

1895年,清朝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款就是将台湾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全国上下义愤填膺,台湾人民也是悲愤交加。他们奔走相告,日夜痛哭,声动城市,达于四野。许多台湾仁人志士决定愿与日寇决一死战,誓与乡土共存亡。

一,继续再战还是议和?清朝没有底气

当时的台湾岛,早已不是过去的蛮荒之地。新航路开辟以来,台湾岛就逐渐成为了东亚地区的海上贸易中转站,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清朝统一台湾后,在台湾设府,大陆居民也大规模移民台湾。在郑氏时代,台湾人口不过25万,但是在清朝中期已经上升到200万。人口的增加,意味着经济开发的速度增快。

日本迫使割让台湾的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条约)(图1)

中法战争期间,法国舰队企图占领台湾岛,被刘铭传击退。此后,清朝在台湾设省,刘铭传成为了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在台湾大力推动洋务运动,修建铁路、工厂、电报等,使得台湾成为了中国最先进的省份,刘铭传也因此被称为“台湾现代化之父”

然而日本却早已觊觎台湾岛。早在1874年,日本就借口“牡丹社事件”派遣军队入侵台湾,结果被当地的土著居民击退。当时清朝还未建立水师,因而李鸿章选择对日本妥协,与之签订了条约。通过这个事件,日本虽然从台湾撤兵,但是却占据了琉球群岛。

日本迫使割让台湾的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条约)(图2)

日本的目标是占领台湾岛,然后将台湾岛作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如此计划被收录到日本的“大陆政策”之中。因此,日本要求在《马关条约》中加入这一款。

《马关条约》签订后,翁同龢、黄绍箕、文廷式、王运鹏等30余人上书,反对对日割地。而在北京的台湾籍官员、举子都联名上书,表示“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康有为、梁启超也四处奔走,组织集会,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动员人们反对和约,反对割台,要求“变法图强”,参加连署签名者达千余人。

日本迫使割让台湾的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条约)(图3)

当时日本也再也经不起战争消耗了,俄、德、法三国也开始出面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不然就出兵威胁。《马关条约》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反对,清廷完全可以利用天下民心而拒绝签约,发动了人民的力量抗击日本。如此,日本没有底气再战,而中国的民族意识将被空前激发出来,是有可能一举扭转乾坤的。但是慈禧太后已经决心议和,一切拒绝签约的请求都被忽略了。

二,国家危难之际,只有人民还在坚守台湾

在甲午战争时期,台湾的仁人志士就已经预感日本将会侵占台湾,于是纷纷做好战争准备。当时,台湾的军队主要有清军、黑旗军和义军,但是清军都听从官方调遣,战斗力又差,因而台湾防务基本靠黑旗军和义军。

黑旗军的首领是刘永福,广东钦州人,原本是广西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他曾带领黑旗军转战广西,抵抗法国侵略,在河内城西击毙法军统帅李维业,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日本迫使割让台湾的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条约)(图4)

中法战争后,刘永福转正,成为了清朝的官员,但是黑旗军的数量却被裁减到了300人。甲午战争爆发后,光绪帝让刘永福担任台湾帮办军务,协助台湾巡抚邵友濂防备日军。刘永福想招募3000军队前往台湾,但是闽浙总督谭钟麟只改拨潮勇1000人给刘永福。刘永福又回到广州招募旧部2000人,才渡过台海。

然而台湾巡抚邵友濂对刘永福百般排斥,不准刘永福驻守台北,刘永福只能驻守台南。黄海海战后,清廷想调刘永福北上辽东抗日,甚至想让刘永福东渡偷袭长崎,但是贪生怕死的邵友濂又担心台湾兵力空虚,于是恳求刘永福留在台湾。九月,清朝让唐景崧担任台湾巡抚,他也嫉妒刘永福的才能,怕刘永福抢功,就限制刘永福在台南活动。

台湾义军的主要首领是丘逢甲。湾著名爱国志士丘逢甲对全台义军的兴起,有着首创之功。丘丘逢甲祖籍广东潮州人,其家族在乾隆年间移民台湾。1889年,丘逢甲中进士,但他为官不久就回台从事教育事业。甲午战争爆发后,丘逢甲就拿出所有家产兴办团练,招募义军,保卫家乡。

日本迫使割让台湾的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条约)(图5)

丘逢甲雕像

丘逢甲在台湾首创义军后,吴汤兴、徐骧、姜绍祖、丘国霖等先后投入丘逢甲军中,或者回乡倡办义军。其中吴汤兴、徐骧、姜绍祖被称为“客家三杰”,他们的祖籍都在广东,他们见日军要入侵台湾,都自发组织义军,舍己为国。其中吴汤兴的妻子素自愿随营,吴汤兴担心她劳累奔波,劝她留在家里,但是她表示要:“夫妻共赴国难,愿同生死”。

《马关条约》签定后,清廷下令台湾的官员和军队撤回大陆,并禁止大陆居民自发组织援台活动,切断大陆和台湾的联系。于是台湾岛军心大乱,官员们争相內渡,驻守台北的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部12营也撤之一空,导致台北防御空虚。

唐景崧电问李永福如何打算时,刘永福断然答复:“与台存亡”。在刘永福和台湾人民的要求下,唐景崧勉强决定留在台湾。

日本迫使割让台湾的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条约)(图6)

徐骧

5月25日,邱逢甲决定成立“台湾民主国”,大总统由台湾巡抚唐景崧担任,镇守台北:刘永福为帮办大臣,镇守台南:丘逢甲为副总统兼义勇大将军,镇守台中。需要注意,成立“台湾民主国”并非“台独”行为,而是台湾抗日的无奈之举。

三,反割台战争,日军伤亡超过甲午战争

5月27日,日本派遣近卫师团兵分两路进攻台北。台北是台湾的首府,非常重要,然而此地的清军军纪败坏,在连遭败绩后竟然发生了兵变,唐景崧只好渡海逃到厦门,导致台北陷落。此后,台湾的抗日斗争就基本依靠黑旗军和义军了。

台北陷落后,各路义军和抗法英雄林朝栋、台北知府黎景嵩汇集到新竹,阻止日军南下。日军担心兵力不足,又抽调了进攻澎湖的3000军队协同作战,形成了两路进攻新竹的态势。

日本迫使割让台湾的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条约)(图7)

日军到来后,义军、新楚军奋勇杀敌,杀声连天,将日军大佐樱井带领的60人全部歼灭,台北方面日军派出的20骑兵仅一人逃脱。双方僵持10天,最终抗日的义军们因为粮草不济、军火不足而被迫撤退,导致新竹沦陷。到了7月,杨紫云、吴汤兴又带领义军反攻,歼灭了日军步兵、骑兵各一队。姜绍祖也在枕头山阻击敌人,一直到弹尽粮绝,壮烈牺牲。

新竹一战,义军在缺乏粮草和弹药的情况下,坚持了2个月,经历了大小战斗20次,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可歌可泣。新竹陷落后,台中不保,丘逢甲被迫离开台湾岛,回到福建。在离开台湾时写下了一首让人悲痛的《离台诗》。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山河意黯然。

日军夺取新竹后,又增加了2万部队,兵分三路向南挺进。杨紫云带领义军阻击,他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冲击,最终壮烈牺牲。

8月22日,日军进攻大甲溪。黑旗军统领吴彭年带领部队从两岸的丛林中杀出,而徐骧也带领义军配合作战,将日军击溃。第二天,日军再次再次进攻,袁锦清带领50人冲入敌阵中厮杀,最终全部英勇战死。大甲溪失守后,吴彭年和徐骧等退守八卦山。

日本迫使割让台湾的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条约)(图8)

第二天,日军大举进攻八卦山,吴汤兴、吴彭年等义军首领英勇还击,最终都为国捐躯。这一仗,日军伤亡多达1000人,日军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和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被义军打成重伤,不久不治而死。此后,日军占领了彰化、云林等地。

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立即部署反攻,徐骧在退守台南后也召集了700多高山族义军前来参战,此外还有简成功、简精华父子和黄邦荣、林义成等募集千人来配合。随后,扬泗洪和各支义军夜袭嘉义北面的大浦林,歼灭守敌大部分,杨泗洪受伤后仍追歼逃敌,因伤重牺牲。

日本迫使割让台湾的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条约)(图9)

9月,义军收复云林,开始围攻彰化。由于清朝没有给予台湾任何支援,导致义军资金、粮食、弹药匮乏,最终未能攻克彰化。后来,日军调集大量援军登陆,击溃了义军,重新占据了云林,又逼近嘉义。

黑旗军的肖三发、王德标和黄邦荣等在半路阻击日军,击毙了日军山根信成少将。10月11日,日军进攻嘉义,王德标、林昆冈章义军奋击,他们用地雷炸死了日军700人,日军溃逃。在逃跑过程中,义军又四处拦截,日军损失很大。

12日,日军调集重炮轰击嘉义,城墙被轰垮,日军蜂拥而入。但是林昆冈、王德标、徐骧和简精华等将领没有后退,他们身先士卒与日军展开巷战,日军头目北白川能久亲王被击伤而死,黄邦荣、肖三发、林昆冈、林义成和总兵柏正才等也英勇献身。最终,王德标、简精华率部退入山中,嘉义失守。

日本迫使割让台湾的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条约)(图10)

嘉义沦陷后,徐骧退守台南以北20公里的曾文溪。日军调集4万军队包围台南,徐骧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于是带领义军向日军冲去,一直战到弹尽粮绝而牺牲。随后日本海军又攻陷了高雄,刘永福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被迫撤回大陆。

台湾的义军们在没有外援的条件下,单独抗击5万日军。义军在经历了大小上百次战斗,坚持了5个月,消灭了日军近卫师团一般的主力,日军伤亡达到了6000人。要知道,在整个甲午战争中,日军伤亡也不过1400人。此后,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的战斗也一直没有停止。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充分体现了人民力量之伟大,如果能够充分发动人们的力量,那么就能够粉碎外敌的入侵。可惜,在传统社会,人民的力量往往是被压制的,这也是中国近代史沦为屈辱史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