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生活 > 正文

​赵王城-一座东方古典成熟时代的宫城

2023-12-05 01:54 来源:风海网 点击:

赵王城-一座东方古典成熟时代的宫城

4号门阙复原图

品字形赵王城

赵王城遗址1号夯土基址(龙台)鸟瞰图

本报记者 刘秀君

题记: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共19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我市赵王城遗址、邺城遗址成功入列。这不仅填补了我市在该领域的空白,也为我市再增添两张国字头文化名片,更为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峙华爵以表甍,若翔凤之将飞。正殿俨其造天,朱棂赫以舒光。盘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飞梁。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三国时期的广平人、文学家刘邵,极尽想象力地描述了赵王城的华丽和雍容,这篇《赵都赋》给了历代邯郸文化人骄傲的资本。时而有人过来泼冷水:战国赵王宫城,已毁于秦将章邯之手,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和图画资料,这篇《赵都赋》描述的应该是西汉赵王刘如意的温明殿。这仍然是今人的猜测,或许刘邵手中确实拥有赵王城的建筑图也未可知。无论如何,《赵都赋》为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勾起了我们寻古探秘的欲望。可是,毕竟是三千多年过去了,还是有不少人发出感叹,恰如清代诗人李梅垣所写:“霸业已随王气尽,歌楼共对暮云平。荒丘一望增惆怅,远树斜阳正唤莺。”然而,我们的考古专家通过史料研究、大量勘探和发掘,用一件件足以震惊世界的文物告诉我们、告诉世界:邯郸是一座实实在在值得邯郸人骄傲的城市,赵王城遗址是一座至今仍然可以傲视天下的王国宫城。

不进赵王城 不知道赵王有多能

不拿洛阳铲 不知考古人多大胆

赵邯郸故城遗址是同时代古城址中保存最完整和最好的:其中宫城差不多完全保存下来,城垣及城中的宫殿基址至今高高耸立,与北面不远处的现代城相互映衬。“赵王城遗址是目前战国都城遗址中的典范和化石,大北城虽基本淹没于邯郸城下,但于地下亦得到较好的埋藏。”邯郸市赵王城文物管理处处长李亚告诉记者。

考古专家们的这个论断,令包括记者在内的许多外行觉得不可理解。就这么一片荒地,几座夯土之台,怎么就可以叫作保存完好呢?

李亚告诉记者,三千多年过去了,战国七雄争霸中原的刀光剑影,都留在史家的文献和百姓的传说里,他们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早就无有了踪迹。但是从哪里能找到带有他们生活痕迹的东西呢?一般人印象中的王冠、印玺等贵重无比的物件,是不容易流传下来的。反倒是这些让人感伤的不忍细看的断壁残垣,为后人保存了众多的信息和密码。另外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相比较而言,在几座战国王城里,赵王城是保存最好的。

为什么独有赵王城保存得这么好呢?

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城垣自身建设不够坚实牢固,坚挺不了三千年,后人是无从保护的。

赵国的建立和强大虽然是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关键时刻得益于城池的坚墙壁垒。晋阳城,由赵简子一手修筑而成。这座城池曾抵御了三股军事力量一年的围攻,而且在晋水山洪暴发的浸泡之下,依然屹立不倒。由此才奠定了赵国在三家分晋时的强势地位。因此,赵国有丰富的建城经验。

考古人员对北城西垣的地下部分进行了解剖发掘。发现作为赵王城防御屏障的城垣建筑系统做得非常具有科技含量。诸如:依然有捶打的小窝状痕迹的城墙、设计精巧的斜坡式陶质排水槽、人工挖掘与自然河道相结合的城垣外侧防御壕沟等等。这些过硬的建筑技术,经过了大火焚烧、雨水冲刷、风力摧噬,三千多年依然牢牢地在这块土地上不屈地、顽强地挺立着。今天的赵王城遗址成为目前为止东周城市考古的孤例。

其次,就是后人的保护。赵王城的王城格局未被破坏,靠的是一代代文物工作者的努力和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支持。

在这里最值得颂扬的是考古界的前辈——陈光唐同志。

1968年初,当时的人们头脑中没有文物保护的概念。邯郸在西部开挖一条水渠——高级渠,其末段要通过赵王城,施工人员不听劝阻,也不顾国务院保护文物的明确规定,在赵王城西墙东段挖开缺口,水渠通过赵王城千余米。接着要在重点保护区开大小水渠,平整土地。召开平整开荒动员大会,遍地插满红旗,标语上面写着“向高阜夺粮”“向赵王城进军”等,接着数以千计手握钢锨的劳动大军配合数台推土机开进赵王城,大有碾平古城之势,并呼喊口号“谁敢干预就让他有来无回”。时任赵王城文保所所长的陈光唐见此情景焦急万分。他祖籍福建,满口福建话,一腔报国情。他知道施工人员不懂得赵王城的意义所在,所以他冒着生命危险,在现场阻止大军动土。但是,任凭他反复讲述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施工人员就是不听劝说。就在推土机要开到遗址区时,他愤怒地躺在了推土机前。施工人员被这位同志吓住了,现场一片寂静。在他出面拦阻推土机的同时,他的同事也一直向当时的市委紧急呼吁,再三请求市委出面禁止,通过反复讲明保护赵王城的重要性和赵王城被毁后无法复原的严重后果,终于使领导思想上对保护赵王城有所认识,下令暂停。这才使得赵王城遗址得以保存。这样的例子不是孤例,还有很多考古工作者为了保护赵王城做了大量的挽救性工作。但那都是过去时了,现在的人们普遍有了文物保护的意识。

赵王城遗址是国务院于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通南达北赵中央 好山好水好地方

百业兴隆聚巧匠 能歌善舞人漂亮

自从三家分晋之后,随着赵国疆域的日益扩大,赵简子所建之都城晋阳的地理位置已经不再居于赵国疆域的中心。中原的大部分地区距离都城遥远,不利于政治和军事的调动。于是,赵襄子迁都于耿(今邢台附近),赵献侯迁都于中牟(今河南鹤壁)。虽然这两座都城未能长期稳定,但是赵国都城向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移动的意图是很明显的。赵敬侯之所以下决心迁都邯郸,直接原因是兄弟阋墙——中牟的赵王宫城已经被毁,客观上,邯郸早已成为他的理想都城之地。

清代诗人马恂曾作《赵王城》:“颓墙半有无,荒野平如掌。人说赵王城,试作繁华想。”诗人与许多读过春秋史书的人一样,知道历史上的赵国曾经位列七雄,眼前的断壁残垣,记录了曾经的繁华。但是,考古学在我国开始的较晚,诗人手中与我们外行人一样无有实据,所以只能“试作繁华想”。

邯郸作为赵国王城具备哪些条件,拥有哪些优势呢?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子曾总结王国建立都城选址的原则:“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才,就地利。”很显然,赵敬侯选择邯郸作为赵王都城就是奉行了这一原则。

邯郸地理条件优越,西依太行,东濒平原,西高东低,滏阳河从南向北傍城东而流,沁河、渚河从西至东而过,形成一个箕形盆地,有着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植被、适宜的气候和防洪排涝的天然地利,具备人类早期生存与活动的基础。

邯郸经济繁荣和富庶。有史料证明,商代的邯郸——考古发现的大北城,早就是商王朝的“离宫别馆”和“畿内重地”。到春秋后期,邯郸被并入晋国的版图,因为晋国的强大更加促进了邯郸的繁荣。《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时期在公元前497年、公元前494年、公元前492年,有三次围绕争夺邯郸而进行的诸侯之战。这三次战争也从侧面反映了邯郸是当时各诸侯国公认的一座值得拥有的城市。这里的工业、农业、工商业发展良好,到战国初年,史籍有“邯郸之仓库实”的记载。在市文研所的考古发掘中,从大北城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的冶铁、冶铜、制陶等制造业的遗迹,有实物佐证了邯郸工业的繁盛。《春秋谷粱传》中记载公元前546年,擅长制鞋手工的卫国的贵族“专”逃到邯郸,由此可见,此地的手工业发展运行良好。邯郸还是一处灯红酒绿之地,美女如云,娱乐业声名远播。从“邯郸学步”“鲁酒薄而邯郸围”这两个成语里,可以看出当时邯郸酿酒业、音乐舞蹈的盛行。这些史料和文物都说明这时的大北城城市繁荣、经济活跃、百业兴旺,最重要的是这里还有大量肥沃的农田。因此,大北城里集聚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能工巧匠,已经具备了一座都城的物质基础、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

交通便利,《史记·货殖列传》称:“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列当时八大经济都会之首。邯郸作为交通中心,“北通燕涿,南有郑卫”。邯郸地处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与山西东出华北平原的孔道“滏口陉”的交会点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赵王英才多盖世 位列七雄真豪强

晋阳旧都震天下 邯郸新城威八方

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当时之所以能够位列七雄,赵王能够成功地从卿大夫壮大为大国诸侯,不是靠东周皇帝封赏而来的,而是几代赵王在诸侯争霸的背景下,披荆斩棘一路拼杀而来,当然这个地位的取得不只是依靠武力上的冲杀,还得益于几代赵王在治国理政、强国外交等诸多政治方面的智慧。

赵王城的缔造者——赵敬侯,正处在赵国的上升期,国家实力雄厚,治国理政的观念上代表着当时先进的思想,所以他们敢想敢干,能干会干,在这种思想前提下,建造成了一座当时最豪华的王城。也许恰恰是因为这座王城的雄伟和雍容,引得当时乃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有人对此耿耿于怀。于是在秦朝末年,秦将章邯一把大火烧掉了许多诸侯列强心中的块垒。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当时战争有一个恶性惯例:战胜国一定要把战败国象征王权的宫殿烧毁,一是宣告这个国家已经彻底被打败,二是防止战败国死灰复燃。

无论如何,凭着赵国在当时列国中的实力和影响力,从中牟迁到邯郸,建设一座新都城,必会建设一座与之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相匹配的王城。因此,公元前386年,赵敬侯建设的赵王城格局,代表了邯郸城建筑格局的顶峰阶段。这个城市格局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总体平面布局的双城格局,全域由王城和大北城分别组合而成;二是王城的平面布局又有三座小城拼合而成;三是大北城内部还存在小城或小城区。

此种类型的城市格局不仅在东周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城市中所仅见的孤例。这种城市格局的规划设计背后,代表着一种时代的设计思想。

因为大北城已经聚集了平民士商,赵敬侯虽然愿意享受都市的繁华,却不愿意混迹于市民百姓之中。原因有二:一则是无法显示王权的高贵,二则是难以保证王宫的安全。所以他们选择了大北城西南方向的高地,这片宫城高地的平均海拔比大北城的平均海拔高出30多米。这里既可以俯瞰大北城市井生活的烟火,又可以享受居高临下的威仪。

南北中轴三大殿 居高居前居中央

品字宫城开先河 匠心独运紫气藏

被人俗称为“龙台”的夯土台,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夯土台基。当年的台基之上,是一组回廊环绕、重檐迭起、高耸入云的高大建筑;由于明显的“居中”“居前”“居高”特点,在这个富有创意的由西城、东城、北城组成的“品”字型王城里,是最南部的“大朝正殿”。这座龙台虽然三千年来长满荒草,周围的村民却总有人逢有难事便会到龙台来祭拜祷告祈求保佑。因此,坊间流传一个说法:“登龙台,好运来。”不知道好运来与不来,但是来这里祭拜的人却一直连绵不断,这说明周围的村民实实在在地把这里敬为神圣之地。

“龙台”位于西城的偏东部,沿一条南北中轴线,北面还有两座夯土之台,经过专业测绘三座大殿在一条中轴线上;同时,东城偏西部也建有两座沿一条南北中轴线的宫殿。在发现赵王城的这一建筑格局之前,史学界公认为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建造的邺城“开创了城建史上中轴对称的先河”,但是在对赵王城遗址研究中发现,早在公元前386年的赵王城的营建中就出现了以城市中轴线为特征的布局特色。中国社会科学院原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说,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古代都城之中,宫城之内南北排列最早的“三大殿”,其对后代都城之宫城的大朝正殿建设影响深远,如汉长安城未央宫的前殿,直至明清北京城故宫的奉天殿和太和殿等。

通过无人机拍摄,俯瞰整个王城,很明显可以看到这里西城东密、东城西密的格局。两城的建筑群正好汇聚到中间共用城垣的全城中央部位。

有专家指出:这种布局颇具匠心,因为东西两城内建筑群都向全城的中央部位聚集,从而将城之两翼部位,即西城西部和东城东部留出大面积的空白区域。这些空白区域的意义可能是多方面的:或有助于衬托背后宫殿建筑的宏伟和庄严;或用于宫廷内部的广场;同时也是防御敌人入侵城池的重要缓冲地带,视野广阔、地带开阔有助于军事瞭望。

通观整个赵王城遗址,不仅可以发现三个小城坐落的都是正方向,建筑群体为中轴线分布,布局严整,排列有序,堪称同时代都城的代表。由此看出,赵王城三城的格局是预先统一规划设计的,而非逐渐扩建或临机改建增建的。他们的建设年代大体应在一个范围的时间段内,或者即使存在时间差距,也相去不会太远。

四墙四门由此始 智思奇技史流芳

龙台居高能望远 改革先锋武灵王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到“城阙”在古代城池中的作用和意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考古研究院会同邯郸市赵王城管理处组成考古队,于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对赵王城遗址西城西城门遗址,也就是4号遗址——城阙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从而证实了城门建筑基址包括4个单元,自西(前)向东(后)依次为:城壕、阙台、门道、城垣内侧防御排水设施(防雨铺瓦和排水槽道)。

在那次考古调查中,共计发现赵王城遗址有11座城门遗迹。据目前考古发现的资料,西城四面均辟宫门。刘庆柱先生发表过一篇《关于赵王城在中国宫城发展史上的地位》的论文,他在论文中这样评价:赵王城应是开启这一宫城城门配置制度的先河。如此高的评价,可见赵王城遗址在古代都城历史上地位之重要。此后,秦汉至明清时代都城四面置宫门成为定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考古界普遍认为赵王城没有护城河。邯郸的专家学者们不认可,但是苦于没有考古发现。在2007-2008年,在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对赵王城西南1500米处的郑家岗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发现了南城垣的外围濠沟系统,并且还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人工壕沟与天然河道共同构成护城防御系统;二是近郊建筑格局的合理布置与规划;三是城区建筑群功能性分区比较明确。

赵王宫城历经158年,8代赵王。这座占地5.12万平方公里的王城,历代赵王都应有所修缮或大刀阔斧地修建,但是,基础是由赵敬侯所建。众多专家考察后,给予1号夯土台“龙台”高度评价:这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的古代宫殿遗址,是遗存至今的“天下第一台”。

胡服骑射的政治军事改革国策,赵武灵王就应该是在“龙台”上的大朝正殿里与群臣商议决定的。从此,赵国的骑兵威镇八方,国力也由此大大增强。

赵邯郸故城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遗址。它是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最繁荣重要的城市之一,代表着东方古典时代成熟的城市文化和鲜明独特的城市模式,与大致同时代的西方名城罗马、雅典等遥相呼应。这是李亚处长对赵王城的评价。

如今,依托赵王城遗址创建的赵王城考古遗址公园,已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赵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范围占地面积534公顷。经过近年来的创建,截至到目前,已经完成2166亩创建工作。人们只要走进公园,就可以沉浸式重温和回顾“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的历史,感受“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的赵国威风!感受“尔乃都城万雉,百里周回。九衢交错,三门旁开,层楼疏阁,连栋结阶”的赵国都城!感受“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的赵国故事!

有机会,让我们一起步入赵王城遗址,穿越时空,对话赵王城的前世今生!

来源:邯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