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生活 > 正文

​至善的意思是什么

2023-05-26 16:08 来源:风海网 点击:

至善的意思是什么

至善的意思是什么

《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从这个角度讲,至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善,甚至是一种超道德的神秘体验;在王阳明的四句教中,则是“无善无恶”的至善境界,当然,这是他在晚年时才正式提炼出来的命题,徐爱等弟子在1512年左右,并没有机会真正明白至善的真正含义,所以对于什么是至善?如何达到至善的境界?他们分别提出了问题。

王阳明认为“至善”就是至高无上的天理,而天理就在我的心中,换言之,至善本应该存在我的心中,这是将自我的主体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或者说放大了个体的重要性,这大概是王阳明对于“至善”的理解与朱子截然不同,所以徐爱有疑惑,朱子明明说“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也就是说要找达到至善的境界,必须在各种事上去找。

我以为,朱子的说法也并没有错,不去做事,你怎么能去探究所谓的天理?搞学术,不去做查阅资料、著书立说、讲学切磋等功夫,何以做成学问?搞创业,不去研究客户、品牌、商业模式、团队搭建、资金安排、营销与采购等具体事情,何以成就企业?

但王阳明的回答似乎更胜一筹。

他对徐爱说:“至善,是心之本体。如果我们去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

“义外”二字,出自《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反对告子的观点,他认为仁和义都在人心之中,没有内外之分。

也就是说,王阳明讲的至善,就如同孟子说,再次明确,人心本体最高的善,就在人的心中,从来没有离开过,更并不在事上。

徐爱就更迷惑了:“如果至善只求之于我的心,那么天下事理恐怕不能完全尽得到吧。”

王阳明则提出了他最著名的命题之一:“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这是王阳明的认知逻辑,他认为天下事物那么多,怎么格得完?怎么能将天下事物一一探究清楚?所有的一切,我们当然要尊重他们的客观存在,但是不是一定要格尽天下之物后才能得到天理、达到至善呢?

答案当然是不用,那怎么办?怎么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王阳明给的路径是从自我的本心出发就好,徐爱列举了孝敬父亲、忠诚领导、诚信朋友等具体案例,王阳明一句话便说得明白:如果把心放逐上这些事上,事事牵拌,没有头绪,人心就乱了;必须回到你的本心上去,把孝、忠、诚、信、仁、义的那颗心,去发散开来,扩充开去,遇事就依着这些德去随心而动,随机采取相应的道、法、势、术,再去回到心上去,意即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不要放纵了那颗本心。

按王阳明的方法说,叫“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

----文章节选于《江波讲传习录》

注: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