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杂谈 > 正文

​前国军少将阎又文死后葬八宝山,儿女有疑惑,93年才知:他是特工

2023-12-07 23:17 来源:风海网 点击:

前国军少将阎又文死后葬八宝山,儿女有疑惑,93年才知:他是特工

1993年,已经75岁,曾担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的罗青长家中,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

这些客人中领头的名叫王玉,是罗青长当年的下级,剩下的则是阎又文的后人。而王玉这次来拜访罗青长,也并不是看望老上级这么简单,他有更重要的事情:给阎又文的儿女们一个交代。

为什么要给阎又文的儿女们一个交代呢?

在阎又文的儿女们眼中,他们的父亲在建国前是国民党少将,后来跟随傅作义将军起义,建国后先后担任过水利部办公厅主任、农业部生产局局长等职。

但是自从阎又文去世以后,儿女们却发现,他们自以为无比熟悉的父亲身上,却一次次出现让他们觉得奇怪的地方。

首先,阎又文去世后刻写的碑文很“奇怪”。

1962年,阎又文在农业部生产局局长任上病逝,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组织上刻写的碑文如下:

阎又文同志……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粮油生产局局长,中国共产党党员……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

这个碑文有两个“奇怪”之处:

第一,对于加入我党的老同志,一般在碑文上都会交代参加革命和入党的时间。但是在阎又文的碑文除了“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个身份,就没有其他具体信息了;

第二,碑文上对于阎又文建国以后担任的职务,都罗列地清清楚楚。但是关于他建国前的经历,却只有一句“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

其次,阎又文的身份很奇怪,竟然不是我党“统战对象”。

阎又文的儿女们,在参军、入党、提干等问题上,总是卡在政审这个环节,每次组织上的回复都是“阎又文同志政治历史问题不清楚。”

为了弄清事情背后的真相,阎又文的儿女们专门找到统战部查询。按理来说,国民党起义军官的档案都应该在统战部。但是在统战部的名册里,根本没有阎又文的名字,儿女们被告知“阎又文不是统战对象,是共产党”。

这也让阎又文儿女们很是不解,于是他们又找到父亲曾经工作的水利部、农业部,希望查清父亲解放前到底做过什么革命工作。但这些探寻也都没有结果。

于是,发生在阎又文身上的这些奇怪之处,成了弥漫在儿女们心中的一个个疑团。一次次的探寻未果也让他们断定:“父亲的身份上无天,下五尾,中间是断层,知道的人一定非常少。”

不得不说,阎又文儿女们的判断确实没有错,知道阎又文真实身份的人确实少之又少。不过幸运的是,他们真就遇到了这样一个人。

1993年,一位名叫刘光人的公安系统干部,在春节联谊会上,遇到了王玉。刘光人是阎又文二女儿阎绥兰以前的领导,也知道阎家儿女的心结,所以一直很留心。同时,刘光人还有另一重身份,解放前曾是我党地下工作者。

正好王玉在建国前也是地下工作者,和刘光人还是同事。所以联谊会上两人聊了很多,其中刘光人就提到了阎又文及其儿女们。当时王玉听后,一边感慨,一边说:“已经40多年了,阎又文应该可以解密了。你一定要帮我找到阎又文的子女。

刘光人本来也是老地下党员,一听王玉这话,也猜到了阎又文的真实身份。于是在这次见面后,他很快联系到阎又文儿女们,让他们和王玉见了面。

没有领导批准,王玉不敢轻易揭开关于阎又文的那段隐秘历史,所以他直接将阎又文的女儿们带去了老领导罗青长家中。这也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当罗青长得知跟随王玉前来的几个人是阎又文的后人,而且这些年因为阎又文的身份还遇到一些问题后,也是感慨万千。他说:“什么是精干,就是阎又文这样的战士,那么多年‘白皮红心’,他是隐蔽战线的典范。

这番话无疑是直接告诉阎又文的后人:你们的父亲是我党的王牌特工。

而随着罗老的讲述,阎又文的儿女们终于透过重重迷雾,了解了父亲的真实经历。

1914年,阎又文出生在山西荣河县的一个小镇上。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阎又文的父母却很明事理,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哪怕吃苦受累也要送他去读书。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阎又文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坚持上学,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学习成绩。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阎又文不懈地努力下,他终于在193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西大学法学院。

在那个年代,大学生的身份是很有含金量的,如果毕业后按部就班工作,那么阎又文的未来无疑是一片坦途。但阎又文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他是一位时刻关注国家大事的有志青年。

在学校时,阎又文积极参加进步教授温健公、徐冰、杜任之等人主持的进步文化团体“中外语文学会”,并担任学会刊物《中外论坛》的编辑,这也为他后来的潜伏工作埋下了伏笔。

毕业后,阎又文和那个年代的很多有志青年一样,选择了投笔从戎,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他原本的想法是到延安参加红军,但是到了延安后组织却安排他进入了情报侦察干部训练班学习。这个训练班其实就是培养我党的地下工作人员。

在经过系统的训练后,阎又文掌握了“潜伏”技能,组织上就安排他进入了国民党西北军马鸿逵部队任职。就在阎又文刚在马鸿逵部队站稳脚跟的时候,他又面临了新的选择。

当时正值国共第二次合作,国民党将领傅作义和我党关系良好,向我党发出邀请,请求委派政工人员,建立政治工作机构。这样的请求无疑是能够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所以我党自然不会拒绝。只是派哪些人去合适呢?

阎又文的老师徐冰是我党的老同志,曾在敌区做过多年地下工作,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情报人员。当他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建议阎又文前往。因为相比其他人,阎又文身上有三个优势:

第一,他和傅作义是同乡,这层身份能让他更快得到傅作义的认同;

第二,他是大学生,才华出众,文笔极好,这样的人才不管在哪里都会得到重视;

第三,他刚刚成为情报人员,属于“新面孔”,不会引起傅作义的疑心。

阎又文听完老师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毅然决然接下了这个“潜伏”任务。那时候的他还不知道,这次“潜伏”竟然会贯穿他的余生。

1938年秋,阎又文在傅作义部队的“潜伏”工作已经初见成效,担任团政治部主任。他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党性,在中共中央特派员潘纪文的介绍下,如愿加入了我党。不过当时由于身份特殊,他的入党仪式是秘密进行的,知道的人并不多。

1939年年初,阎又文凭借出色的才华,得到了傅作义的进一步赏识,亲自将他调到身边担任秘书。然而就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发展时,国共合作却出现了变故。

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内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这种情况下,和共产党关系良好,军中有诸多共产党干部的傅作义部队,成了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蒋介石这个反动派头目,自然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于是便秘密致电傅作义“清共”,让他排除队伍里的共产党员。

原本以蒋介石的意思,所谓的“清共”,就是捕杀部队里的共产党员。好在傅作义是一个明事理讲道义的人,他直接跟蒋介石说:这些共产党是我写信求毛泽东请来的,我得安全把人家送回去,不能做对不起朋友的事。

于是,我党在傅作义部队明面上的工作人员,都被一一“礼送出境”。阎又文由于是“潜伏”性质,除了少数我党工作人员,其他人并不知道他共产党的身份,所以他得以继续留在傅作义部。但因为事出突然,组织上来不及做出妥当安排,阎又文和组织上失去了联系。

这一失联就是7年之久。在失联的这7年,阎又文一边辅佐傅作义抗战,一边苦苦等待着组织的“启用”,但他一直都没有等到。那时候的阎又文也曾想过,组织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他。

但实际上,组织从来没有忘记阎又文,对于他在傅作义部队的动向,我党高层始终都很清楚,也知道他成了傅作义的左膀右臂。

1946年初,抗日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已经开始准备挑起内战。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获取傅作义部队的军事情报,也成了我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于是,阎又文这颗潜伏7年的“冷棋”终于到了派上大用场的时候。

组织专门安排了我党杰出的地下工作人员王玉,从延安辗转赶到傅作义部队驻扎的归绥,联系上了阎又文。沉寂多年,终于再次见到同志,阎又文也是激动莫名,口中连连道:“多少年了,我总盼着这一天啊!

对于阎又文这条线,我党也是格外重视,所以在王玉来之前,组织上也专门叮嘱了两点注意事项:

一、和阎又文建立单线联系,不允许和任何地方组织发生关系;

二、要阎又文了解和掌握重大的具有战略性的政治军事情报,了解和掌握傅作义和蒋介石的关系。

所以在整个敌区,知道阎又文真实身份,并且能够联系他的,只有王玉一人。即便是在我党内部,知道阎又文真实身份的,除了直接领导这条线的李克农,和罗玉的上级罗青长,就只有毛主席、周总理等少数高层了。而这也是后来阎又文后人难以查证父亲真实身份的原因。

而阎又文也确实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他的运作下,关于傅作义部队的军事实力、作战计划、师以上将领的情况,以及傅作义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等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被传送回延安。

不久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单方面撕毁了停战协议,大举进攻各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此时的傅作义,手握精锐,在战场上对我军造成了一定的压制。这也让他内心开始膨胀,甚至想要发表一封致毛泽东的公开信。而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傅作义最信任的“笔杆子”阎又文身上。

关于这封公开信,傅作义对阎又文的要求是“长自己的志气,灭共党的威风”。阎又文虽然表面身份是国军将领,傅作义的心腹,但在内心深处,他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现在傅作义竟然要让他写公开信来骂自己的党、骂自己的领袖,这无疑是给阎又文出了个难题。

骂,自己心里那一关过不去;不骂,傅作义那一关过不去。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

思来想去,阎又文只能将这件事向王玉做了汇报。但这件事显然也不是王玉能够作主的,于是他又将这件事汇报给了罗青长,罗青长又汇报给了李克农。最终,这件事一直请示到了毛主席、周总理跟前。

毛主席和周总理商量后,做出指示,这封信阎又文必须要写。不仅要写,而且要骂得狠些,不仅要激起解放区军民的义愤,更要导致让傅作义狂妄自大。

当这一指示下达给阎又文后,他当即就明白了组织上的考虑。于是他一夜未眠,写出了那篇傅作义将军致毛泽东的公开信。在这封信中,阎又文洋洋洒洒极尽嘲讽,既奚落了我军在战事上的被动,又痛斥是毛主席和我党掀起了内战,最后甚至还劝告毛主席要接受教训,放下武器。

可以说,这一封信一出炉,一时间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国民党反动派拍手称快,傅作义和蒋介石都很满意。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毛主席对于这封信同样很满意,还专门要求延安的《解放日报》全文转载。当解放区的军民看到这封信后,无不对国民党反动派恨之入骨,个个发誓要和反动派战斗到底。而这,也正是毛主席想要的结果。

后来北平解放后,阎又文跟随傅作义到西柏坡拜访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还曾专门对阎又文说:“好啊!阎又文,你的文章写得很生动啊!

当时在场的很多人,包括傅作义,都不知道阎又文的真实身份。还以为毛主席是气不过当年那篇文章,在反讽阎又文。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毛主席这是在真心夸奖阎又文。

其实不仅是国军将领不知道这封信背后的隐情,就是我军很多人也不知道。因为这封信,阎又文没少挨大伙儿的骂,甚至是一些以前的老朋友,都因为这件事和阎又文断绝了来往。但阎又文生前从未解释过,因为他不能暴露自己地下党员的真实身份。

而除了这件事和日常的情报工作,阎又文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经历,当属:策反傅作义,促进北平和平解放。

1948年,此时的傅作义已经被蒋介石任命为华北“剿总”总司令,而阎又文也晋升为少将军衔,进入了华北“剿总”的核心决策层。

我军在辽沈战役中胜局已定后,下一个需要着手解决的就是在华北的傅作义集团。

傅作义当时身在北平,如果直接发起战斗,很有可能会对北平这座千年古城造成巨大的破坏;另一方面,根据此前阎又文传递的情报,傅作义和蒋介石之间存在矛盾,而且傅作义本身对国民党内的腐败现象也很是不满。

所以组织上也在考虑争取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的可能性。但是要争取傅作义,不仅要摸清傅作义的政治动向,同时对华北“剿总”的军事力量和计划也要全盘了解。而这个任务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阎又文。

于是组织上再次派出王玉,让他赶赴北平城和阎又文取得联系,让阎又文在两周之内拿到傅作义的战略计划。

当时下达命令的是李克农,在王玉出发前,他还专门叮嘱:“要切记在任何情况下,不能暴露阎又文。”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叮嘱,是因为李克农知道,当时的北平城已然风声鹤唳,满城都是国民党特务在搜捕我党情报人员,形势十分危急。

但就是在这种危急的形势下,阎又文不顾生命危险,用尽各种办法,只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拿到了组织需要的军事计划。这些军事计划传回组织后,对后来的北平和平解放和加快全国解放的进程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不久之后,我军完成了对北平的合围。当时的傅作义顾虑重重,思想波动很大,在战、走、和三个选择之间摇摆不定。

傅作义一直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作出重大决策前,总喜欢找自己的亲信商讨。而阎又文作为他的左膀右臂,总是第一个被找的那个。

当时的阎又文已经知道,组织上希望和平解决北平问题。而且这些年跟随在傅作义身边,他知道傅作义部队在抗击日寇上是很英勇的,他也希望这支部队能够走上一条光明大道。

所以当傅作义找他商讨战、走、和问题的时候,阎又文详细地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分析了战、走、和这三条路。他郑重指出,战和走都是对历史、对人民、对部下不负责任的做法,只有和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不过当时傅作义的处境真就是“如坐针毡”,他始终下定不了决心。为了让傅作义下定决心,阎又文不仅自己力劝傅作义,还通过职务之便,安排傅作义的老友和社会名流做思想工作。

同时阎又文还每天将傅作义的政治动向,和思想动态等情报传回组织。时任华北野战军司令员的聂荣臻对阎又文的情报工作给出了高度肯定,说:“你们对傅作义的情况了解得如此准确及时,在战场上是罕见的,它对我军做出正确判断……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事实也正如聂荣臻司令员所说,在阎又文和我党和积极配合下,傅作义最终做出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决定。1949年1月22日,《北京和平协议》宣布,而在记者招待会上代表傅作义宣读这份协议的人,正是阎又文。

按理来说,我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在回归组织后,都会恢复真实身份。但阎又文为什么是个例外呢?

其实阎又文的“潜伏”生涯并没有因为回归组织而终止,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依旧没有终止。当时组织上考虑到阎又文的特殊情况,希望他能够继续以国军起义将领的身份工作,多做起义人员的思想工作,并没有公开他早就是共产党员的事实。

所以即便新中国成立后,阎又文严格意义上来说依旧是“潜伏”着的。儿女们之所以在统战部的名册中查不到阎又文的信息,是因为他真的不是“统战对象”,他是执行统战任务的共产党员!

直到1962年,年仅48岁的阎又文因病逝世。临终前,他也没有告诉妻儿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是对守在病床前的妻子说了一句“有事找组织”。

在他的葬礼上,周总理还专门送上挽联,上面写着七个字:阎又文委员千古。其实关于他的真实身份,组织从未忘记。

当阎又文的女儿们从罗青长口中得知父亲曾经的经历,一时间也是百感交集,原来父亲从来就不是国军起义将领,他早在1938年就已经加入了我党。

为了解决阎家子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罗青长老部长还专门给他们的工作单位发去公函,上面写着:

阎又文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傅作义部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在此期间,他运用担任傅秘书的有利条件,为党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情报。关键时刻起到了重大作用,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

党的情报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人周总理曾对情报人员提出过这样的要求:有苦不说,有气不叫;顾全大局,任劳任怨。

阎又文用他的一生,诠释了这16个字的真意。

谨以此文纪念传奇特工阎又文波澜壮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