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杂谈 > 正文

​苹果11什么时候出的(苹果12什么时候出的)

2024-01-02 06:17 来源:风海网 点击:

苹果11什么时候出的(苹果12什么时候出的)

现在的世界太嘈杂,何不跟着我回到过去,找寻当初触动你的那部手机、Pad、电脑、或者掌机。

~~~~~~~~~~~~~

该文章最初发布于2020年。

我只是想通过这篇文章,来走心的聊一聊iOS和安卓的硬件和生态差异,欢迎热烈讨论,谢绝上纲上线。比心(′▽`???)

前言

今天是2023年1月,据今天的主角发布,已经将近4年了。

本人前两年一直用的是华为Mate10,自从2019年买了车之后,意外的发现对于驾驶新人的我来说,carlife、carplay这种依托手机地图的导航功能加上车载屏幕后十分好用。于是就祭出了老旧的iPhone6s,并把它作为了主力机。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更加意外的发现,除了carplay的易用性甩carlife N条街之外,作为一部2015年发布的老旧iPhone,iPhone 6s在系统的流畅性和app的运行速度上,竟然比2017年发布的mate10还要略有优势。当然了,拍照和续航方面是没得比的。不过这也让我在今年618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换手机的话是接着买一部华为,还是考虑一下新的iPhone?于是,最终……

不过,当初做这个决定时,carplay是其中最决定化的一个原因。其次,就是我手头已经有半个苹果生态的产品了,iPad+Apple Pencil,两部Mac,还有AirPods,所以算是补齐手头苹果的生态世界吧。(PS:Apple Watch我目前是不会考虑的,那淡疼的续航,真心提不起我的兴趣,如果哪一代能做到一周的续航,我还是可以考虑以下的……)

一、开箱和外观

首先是苹果貌似万年不变的包装。无用的知识:苹果产品的包装都会设计成直接拎着上盖时,上盖是能以缓慢速度拉开的。这个设计不管是iPhone,iPad还是Macbook都有。反观很多手机的包装盒设计的就不想让人打开似的……

A盖背面这次多留了一个摄像头的位置,而且这次手机是正面朝下、背面朝上的。难道苹果自己都对自己的摄像头突起看不下去了么……

万年不变的配置,说好听点叫经典和传承。说难听点,这5V1A……

无用的知识:苹果一直在致力于环保,据说包装的纸制品都是尽可能用的回收材料做的。具体自己。

正面看一体性还是很强的,那大黑边,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

开机也看不出黑边。无用的知识:深色的iPhone的开机画面是黑底白苹果,浅色的iPhone的开机画面是白底黑苹果。某些时候能鉴定出手头的iPhone是不是翻新机。

开机后,能自动识别周围的iPhone,方便你旧机换新机。

神奇的一点:当新iPhone首次开机更新系统时,老iPhone上还会贴心的提示新机正在进行软件更新。这点比一些标着正在等待重连的机子是不是更贴心一点呢?

某东买的iPhone还有Mac的广告,哇晒,这广告做的很漂亮嘛。无用的知识:目前为止,据我所知,Macbook是能全系做到能单手开盖而键盘不会翘起的笔记本电脑。我手头的不管是12寸的比iPad重不了的New macbook还是13寸的死沉的Macbook Pro都能实现,而ThinkPad不行,Surface laptop不行。这个设计真心很好用。

另外,再吐槽一下,我手头的2015版Macbook Pro是最后一代使用Magsafe充电接头的mac,之后都换成雷电了。这一改变多么的XX我真的无力吐槽,唉……

小结:iPhone的开箱还没看够么?我意思下就得了~(其实是我懒)

二、系统使用和特点

iOS的系统其实已经被广大用户剖析的很透彻了。其实没有太多可讲的。只是对我来说,从安卓生态跳到iPhone 6s,再跳到iPhone 11,总归会有一些不同平台、不同机型方面的特异之处。这里我也没精力没能力去全面解析这部手机,就写点感性的认识,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吧。

1. 拍照

拍照方面,iPhone 6s的拍照肯定是最差的,这点毋庸置疑。5年前的拍照体系在硬件规格和调教思路上和现在都不能比。而华为,从2016年的P9开始,与徕卡合作,开始了自己单刷拍照最强副本之路。到我当时入手Mate10时,华为的徕卡风格已经十分成熟了,那浓郁的“德味”的确让人过目不忘。

另外,整个安卓体系下的拍照硬件及功能的提升,也是iPhone所没有的。华为P40 Pro的“720p@7680fps(基于AI插帧算法技术实现),720p@1920fps,1080p@960fps超级慢动作视频”秒的IPhone 11“慢动作视频,1080p (120 fps 或 240 fps)”渣渣都不剩了。

而如今的华为发展到P40 Pro,已经在徕卡的基础上,又发力于长焦和广角了,而且多次刷榜Dxomark,多的都让人怀疑他们有PY交易了……

所以单从拍照能力上来说,华为的这种调教肯定是更讨喜的。iPhone的色彩调校一直是偏真实和“清淡”的,因为这更符合欧美国家的市场审美标准,反而在国内,就有点吃亏,不过真实的照片在后期修改时的发挥空间会更大,所以算是各有利弊吧。

不过,我发现iPhone中相机中的滤镜中有个

鲜艳模式,而且能设置为一直打开(设置-相机-保留设置-智能控制)

。这就相当于变相的有了“徕卡”调教的镜头了,算是弥补了国内用户对艳丽照片直出需求的短板。

华为Mate10 直出样张

iPhone 11 直出样张-鲜艳模式

相比于之前iPhone,iPhone 11还多了

超取景框功能

,能自动多记录取景框之外的照片,能方便你在后期对照片范围进行调整。这点上我在iPhone Xr上没看到,貌似华为系列上也没有(如果有,烦请指正)。算是iPhone 11系列独特的功能吧。

所以iPhone 11在拍照和视频方面,在国内市场仅仅是实现了“够用”的层面,连专业模式都没有,还得专门下载APP,这点上国内厂商的集中发力的确是苹果意料之外的。但是自带的相机里,还是有很多小的使用技巧的,比如长按对焦框就能锁定曝光点等。还比如实况照片里的一个小技巧。在实况照片的编辑里,你会发现,实况照片其实就是一小段视频,而你能在这段“视频”中,找到更好看的那一帧作为主要照片的。

2. 通话和短信

在日常通话、短信方面,我可以放言全球厂商——不管是其他安卓还是苹果——都没有中国厂商做得好!拨号键快捷搜索,短信过滤,电话过滤,骚扰信息标识,信息卡片模式,融合信息,通话录音等等等等。除了最近几年苹果强加了短信验证码识别和允许第三方APP识别短信和电话过滤之外,其余都被中国厂商秒成渣渣。这点上,还是很怀念在华为的日子的。你说iMassage的精美和丰富的细节?是很好,可是它还在垃圾信息的筛选难题中苦苦挣扎呢,等解决了这个再说吧(当然了,关闭通过邮箱发送iMessage其实是个不错的解决办法啦,但是国内就是没人用iMessage嘛)至于下面的一些个性化功能,嗯……估计国内用的人更少了吧……虽然创意还是不错的。

3. U1超宽频芯片

这点是iPhone11系列独有的功能,而且是通过硬件实现的新功能。而且是安卓系列都没有的功能。

“Apple全新设计的U1芯片利用超宽频技术实现了空间感知,让iPhone 11 Pro能够精确定位其他同样配备U1的Apple设备。这就像为iPhone增添了另一种感知能力,将会带来许多精彩的新功能。有了U1芯片和iOS 13,在使用隔空投送时,只需将你的iPhone指向其他人的iPhone,系统就会为对方优先排序,让你更快速地共享文件。”——苹果官网

对于我来说,由于家里已经有不少iOS设备了,所以U1在隔空投送时还是有点作用的,手机指向哪边,就会优先选择那个方向上的用户。但是我觉得,这块芯片以后的作用在AR和室内定位方面,会有更多基于空间感知可耕耘的新功能(比如传的很多的Air tag)。不过目前没什么用,呵呵哒。

4. 原彩显示

您可以打开“原彩显示”*,这一功能利用先进的感应器来调节显示屏的颜色和强度,以适应环境光线,让图像显示更为自然。——苹果官网

iPhone原彩显示始现于2017年iPhone 8/8Plus/X系列,它能在不同环境下识别环境色温以此调整屏幕的色温,让人观看屏幕的时候不突兀,比如在冷色房间内打开原彩显示,屏幕会偏冷色,在暖色房间打开原彩显示,屏幕会偏黄色(暖色)。——知乎网友Centus

这一项在Mac、iPad和iPhone上都有的,通过感知周围的环境色彩,来调节屏幕的呈现,让人在不同光线环境下看屏幕时,都能看到一致的显示效果。不得不说,苹果在屏幕显示和色彩这一块,一直很“执拗”。从早期的统一Mac和iPhone之间的显示效果、到后期的统一LCD和LED屏幕的显示效果,到现在的统一不同环境下的屏幕显示效果,苹果一致在这一块不遗余力的做着努力。这也是为什么对色彩显示和管理有需求的人会首选苹果系列产品。没办法,Windows平台下的屏幕调教和色彩管理太糟糕了。和大家举个喜闻乐见的例子:淘宝上某一件衣服,在你的手机、平板、电脑上显示的颜色可能都会有不一致。

图片来自威锋网

图片来自威锋网

这种差异,其实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是无关痛痒的,毕竟手机是主力,平板?Mac?关我咩事呀。但是对于一些有相关需求的人来说,此时安卓和Windows的生态就显得不那么友好了。

5. 面容ID

这个功能,自从iPhone X推出之后,就一直争议不断。哪怕安卓厂商逐步的跟进时,大多数也是通过前置摄像头和算法,实现手机解锁级别的面容识别。华为系列是在Mate20系列上搭载了和iPhone同原理的结构光技术,在Mate30上尝试了新的TOF技术。不管这样,我感觉面容识别的比重在今后会越来越高。比如还在探索中的支付宝面容识别,我家小区门口的面容识别,现在住酒店都要进行面容识别等等。从易用性上来说,“刷脸”比“按指纹”会更自然和容易一点。

我之前对面容ID是嗤之以鼻的,因为它对手机和脸的角度有要求,同时不能实现所谓的不看手机时的“盲解锁”。很有点类似于当年实体键盘和触摸键盘的区别。但是就像当年不得不放弃黑莓的实体键盘一样,用多了,就被驯化了。

以手机前置3D摄像头为例(3D结构光技术):结构光的点阵投影仪可投射光点到被测物体上。同时红外镜头通过读取点阵图案,捕捉红外图像,经过处理便能获得一张“结构图”。结合前置镜头记录的2D图像,最终生成3D数据图。TOF技术发射的是持续不断的面光源,光线遇到不可穿透物体会发生反射。利用这一原理,通过记录反射光达到接收器的时间可快速计算出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得到3D图像。总结来说,结构光技术功耗小,技术成熟,深度图分辨率较高,适合短距离场景。TOF方案干扰性较好,视角较宽(中长距离使用),缺陷是功耗高,精度及深度图分辨率较低。 就手机领域来说,华为mate 30 pro 之前,3D人脸识别等技术采用的都是结构光技术,比如iPhoneX、OPPO Find X(供应商是奥比中光)、小米8探索版等(供应商是以色列的Mantisvision),具体原因参考我上面说的结构光优势。不过随着全面屏时代的来临,华为等厂商也在探索手机前置ToF技术,不过目前只有华为一家在用,能否成气候还不好说。结构光和ToF技术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用场景的不同。现在大家比较认同的看法是,手机前置3D结构光,后置ToF比较适合智能手机发展路线,现在3D结构光技术主要应用于3D刷脸、三维扫描等方面,像流行的刷脸支付、刷脸闸机、空间三维扫描等技术用的都是结构光技术,国内做的比较好的厂商有奥比中光。TOF技术主要用于手机、AR、VR等领域,包括增强拍照景深、AR体感游戏等,ToF厂商有舜宇等,目前发展的也特别快,一般的旗舰机型都会配备后置ToF镜头。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c.quk.cc/2/b6/u2lpcttaxxb

来源:知乎

实际使用下来,从操作性上来说,由于指纹识别总归要你去特定的区域去点那么一下,面容ID的思路是你拿起手机就完成了解锁,整体来说面容ID更自由。然而在戴口罩的时代,这个思路就完全不成立了,面容ID使得这部iPhone 11从这个时代的新方式彻彻底底的变为了上上个时代的密码解锁方式。面容解锁、支付一直失败,简直呵呵哒。

不过,iOS的面容ID的确有学习能力,在我坚持不懈的戴口罩解锁手机一个月之后,现在慢慢的戴着口罩也能自然解锁手机的次数变多了。

还有,iOS的面容ID可以设置一个其他人的面容ID。我买来手机的第二天就把我老婆的面容ID录进去了,鬼知道我在想什么……

6. 双卡和信号

自从苹果在iPhone 7上开始使用英特尔芯片后,针对苹果的信号差的评价就一直不断。我对比了华为Mate10、采用高通基带的iPhone 6s和手头的iPhone 11后,明显的发现11的信号会偏弱,这点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是双卡,苹果的双卡逻辑虽然没有华为那么丰富和便捷的设置(比如在拨号和短信界面可以直接选择卡),但基本上处于还能用的状态。在设置里会明确区分拨号和数据使用哪张卡。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双卡自动切换的选项,以方便在某张卡信号不好时,自动切换为另一张卡。

但是!我在使用中发现,在我关闭了双卡自动切换之后,如果在某处卡一信号不好到断掉时,iPhone还是会自动把拨号和数据都切换到第二张卡上,而且貌似不会自动切换回来。这就有点尴尬了,就意味实际使用时,可能我坐个电梯后,再刷抖音时,就有可能开始扣另外一张卡的流量了……(难道我两张卡都会开大流量么,难道我家里有矿么……苹果你赔我血汗钱!)

7. 充电

安卓甩苹果N条街,不解释。

三、生态

这次,其实我最想聊的就是生态了。梳理下来,自己家里也算是有三套生态体系(可能不全面,毕竟我还没有小米或华为的笔记本电脑):安卓下面的华为手机+平板+路由器,小米的手机+电视+小爱音箱+手环,苹果的手机+平板+Macbook+AirPods+Apple Pencil。

这三套生态体验下来,给我最直观的感觉是:小米和华为还在单独硬件上做深耕,加上点遥控级别的“万物互联”。换句话说,当我不用小米或者华为时,我依然能用一部iPhone,通过安装“米家”或者“智能家居”来实现其80%以上的功能。而苹果已经打通了手机、平板和PC之间的“任督二脉”,而且这点是华为和小米无法取代的。甚至在我在iPhone上部署了公司邮箱后,Mac下也能添加公司账户了。这个是安卓+Windows不能实现的(的确是不能实现,我和同事都试了N多种方案了,都不能完美解决,简直泪目)。下面就讲讲我觉得苹果下面对我来说影响最直观的几个基于生态的功能吧。这些功能,都基于苹果的“连续互通”概念。

苹果篇

1. 隔空投送(Airdrop)

隔空投送是苹果在2013年开发出来的功能,通过蓝牙扫描苹果设备,建立连接后改用点对点网络的方式进行无线传输文件。这个功能对于对于苹果设备之间的操作非常方便。

传统蓝牙是发送文件,等待配对,配对成功,蓝牙传输文件。那么和传统蓝牙收发文件相比,首先,它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蓝牙传输文件时的配对过程,整体效率更高。其次,它的传输是基于点对点网络的传输,不是蓝牙传输,所以速度上快的多。

但是!

对于非苹果生态的用户来说,这个壁垒就显得深恶痛绝了,因为苹果不允许iPhone通过蓝牙向其它设备直接发送文件。只能通过第三方APP来实现。

即使是想把文件发送到电脑上时,如果你的电脑上没有安装iTunes,也是不能方便的复制文件或者照片的。这点上我简直吃亏无数,想要给别人点文件,总要经历各种方法来“曲线救国”。

另外,这个Airdrop还有个著名的梗,哪天各位可以在地铁或者商场里试一下,说不定有意外惊喜。(在2022年的iOS16的更新里,已经限制了对非好友的AirDrop传送了~)

2. 接力(Handoff),通用剪贴板(Universal Clipboard)

如果想要对一个App使用Handoff功能,首先要这个App支持Handoff,很多Mac原生程序都支持,包括Mail、Safari、Maps、Messages、Reminders、Calendar、Contacts、Pages、Numbers以及Keynote等,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程序也都开始支持Handoff功能。

作者:Mac高级玩家

链接:https://c.quk.cc/2/b6/deysui13hbb

来源:简书

我手头有一台New MacBook,一台Macbook Pro(工作用),一台iPad 6代(家用)。这三个都是还在用安卓手机时就一直在用了的。工作用的笔记本和家用的iPad之间的交集本来就很少。所以之前,我对Handoff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强烈。但是自从把手机换成了iPhone之后,就使得手机和电脑在工作内容上有了互通,这时候handoff的功能就凸显出来了。

比如当我在手机上收到邮件时,用文稿APP打开邮件的附件,这时候我可以在Mac上直接继续进行编辑,等完成后,iPhone上这份已经被编辑好的文档可以立刻通过手机邮件再发送出去了。

另外一个,随着iPad被苹果改造的越来越“生产力”化,再加上iPad对Apple Pencil独一无二的支持,使得整个无缝办公和“多元化办公”(指的是多种输入方式,比如手机的拍照,iPad的手写笔,传统Mac的打字等)更加丰富了。

还有一个,苹果准备把Mac的平台从英特尔改为ARM,同时把Mac OS变得支持iOS系列的应用,以后会不会说,iPad和Macbook就变成一条产品线了呢?有意思的设想

3. 电话、拍照、热点共享

这其实只是个小的扩展了,当iPhone在Mac旁边时,有电话后能选择在Mac上接听。以及在Mac下,当iPhone在其附近时,会自动在Wifi选择栏里显示可以使用该iPhone的热点网络。以及在Mac右键菜单里,有个专门的选项叫“使用iPhone拍照”,可以通过这个功能,及时打开iPhone的拍照功能来拍照或扫描文档,完成后就能自动在Mac上呈现。

4. 安全性

这点上我体会还算比较深,我相信大家也多少有体会吧。最直接的就是你的手机锁屏后,不管什么操作,只要密码不对,就不能用手机。而且还有连续输错密码后的停用,还有累计输错密码后的手机重置(我的iPad就有一次被小朋友给锁死了,只能重置……),而且哪怕重置之后,也要输入Apple ID密码才能继续使用手机。我还记得iPhone 4的时代,大家对Apple ID的概念还不怎么熟悉,对锁屏也不怎么在意,很多时候都是跑去手机店用共享ID和刷机软件去安装APP,路上说不定还能捡到一部没有密码的iPhone。后来,随着大家的使用习惯的养成,使得现在随便一部iPhone都是上了锁的……嗯……当年捡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啊……

另一个安全性的体现就是,当我用我的Apple ID去登陆一部新设备时,会在其他设备上有提示,并且有验证码。这算是一种增强型的安全验证吧。

除此之外,还有现在的音频设备也都能通过iCloud连接了,当你的AirPods丢失或者找不到时,iCloud也会帮你记住它最后一次的激活位置,而且当它再次在其他地方联网时,会在你自己的手机上提示你。这些都是生态的一部分。

华为篇

目前我所有感知的华为方面的生态搭建,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手机本身。现在华为ID和HMS Core的建立也是越来越完善了。在新旧手机的交替、手机的安全性方面,整体体验越来越和苹果接近了。比如现在华为手机重置后,也是会要求你重新输入之前绑定的华为ID密码。但是我目前还不清楚华为、小米和其他手机是否能绕开ID锁,强刷恢复出厂。

另外就是,我感觉我的华为手机和平板也是孤立开的。哪怕账号通用,其中的互联和账号信息、设置共享关联也太少。而华为的PC端还是依靠Windows或者Deepin,这点上和手机的互联和生态也是有断层的。唉,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四、总结

啰啰嗦嗦写了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点:目前的国产厂商在手机硬件上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在系统和生态上还有不少路要走。

比如,我在安卓时,设置公司邮件比较麻烦,华为手机就不在支持列表里,只能自己手动摸索。然后一些APP在安卓下会闪退,卡死,界面选择有问题等。在iOS下也会有这种情况,但是概率相对小很多。

要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很简单,一部强悍的手机就行,但是要抓住消费者群体,不仅仅是一部手机就行的。当GMS在华为上停用时,华为在欧洲市场的销量立刻受影响。当市场上出现了和小米一样硬件、但是价格更便宜的品牌时,必然会吸引到一部分原小米的用户。

所以,简单点来说:

如果你只是想挑一部手机,那么我建议国产安卓买买买,华为小米买买买!

如果你手头已经有半个苹果的生态,或者生活中需要多设备的共享,或者对硬件科技没那么敏感,安心买iPhone吧……

最后:再说点题外话

1. 手机界经历了百花齐放,现在到了生态收割阶段

当初最开始玩手机时,接触到的第一部智能机其实是黑莓,从砖头一样的7290,到后面小巧很多的8310。

之后就是投入了安卓的怀抱,当初大学生木有银子,只能从二手机和水货(那个时候,水货是个很流行的词啊!三星和HTC的新款,水货能比国行便宜几大百)里去淘。当初的一部HTC的Magic G2(轨迹球那款)中兴橘子版的V880伴我度过了N多刷机岁月,泡在论坛里解锁BootLoader,找各种ROM,也让我在一次又一次的超频重启里欲仙欲死。之后,我一直在安卓阵营中,很喜欢安卓的开放、自由和高度定制化。后面在工作后,因为当初对小米1和2稳定性的担忧,最后入了华为线上的第一款抗争小米的机器:荣耀3C,从此上了华为的船。后面就开始一直在华为荣耀的论坛里泡着,从3C,到4X,5X,8,到华为嫡系的Mate10。

直到iPhone 6s的截胡,才让我知道了生态的重要性。不管怎样,我还是屈服在了生态带给我的巨大安逸下。

2. 生态中,APP管理是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基础的一环

苹果在2008年推出App Store之后,对APP的管理可以说是日益变严。APP在上架前都会经过严格的审核,确保不会有规范外的权限要求存在。同时,上架后的APP如果出现不合规的情况,还会随时被下架。最后,如果用户不允许APP调用权限,APP也只能接受。

这点上,谷歌的GMS体系思路基本和苹果一致,所以Google Play的APP还算规范。只是在权限方面,管理的没有那么严格。

而由于国内的特殊情况,把GMS在国内的发展拦腰斩断。使得国内各个厂商开始“重新造车”。在经历了没有推送系统、各个APP随意唤醒的混乱年代后,各家逐步布局自己的推送体系(这很难,因为需要APP支持自己的协议),到最近几年中信部开始统一布局的统一推送联盟,我相信各个APP的推送和唤醒会越来越规范,安卓的吃硬件情况会得到改善。但是,目前还没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各家的应用商店情况层次不齐,APP监管情况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只能靠各家商店自己的约束。但是呢,如果某一家约束过严的话,说不定又会造成自断手脚的悲惨结局。从这点来说,国内安卓在这最基础的一环里,还有不少功课要补齐啊。(在2022年,统一推送联盟也基本凉了。。。)

3. 生态中,硬件的互通则是锦上添花

在苹果生态的三种硬件之间,我可以随意访问我的照片、联系人、电话、短信、音乐、正在处理的文件、设备安全、通过Mac操控iPhone拍照片等等。这些功能,安卓生态下有的已经能实现,有的还在努力。但是不管怎样,安卓下手机、平板和PC之间的割裂看起来还是比苹果要大不少。

换个角度来说,安卓发展那么多年,最终的生态搭建反而是从华为开始的(虽然这话不准确,但是我觉得主体意思没问题)。谷歌的GMS体系在app层面的生态化是没问题的,但是它没有考虑到其它设备与手机的互通,不管是安卓4.0时的进军平板,到可穿戴Google Wear系统的发布,所谓的GMS生态,也都是停留在APP通知共享和账号基本信息这个层面。而反观苹果,从2007年发布第一款iPhone,2008年推出App Store,2009年推出iCloud之后,就在生态化的道路上深耕了十年之久,打通了手机、平板、PC之间的桥梁。这个动作,华为依靠新的平板和PC硬件产品和同样思路的云空间正在做,谷歌至今没做,而苹果已经通过ARM化Mac,开始了下一轮的动作。

不过,在布局汽车领域上,华为貌似开始了弯道超车,Hi Car体系的监理思路,和苹果car key很类似。

小米的生态概念是以手机为中心的“万物互联”,但是这个中心的手机,一定是小米手机么?

4. 写在最后

现在的华为和苹果都处在局势的风口浪尖,但我觉得对于市场来说,消费者主体还是会用脚和钱来投票。产品做得好就是好,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预期就能占领市场。个人买个东西可以上升到爱国角度,但是这应该是每个人自我的判断,而不是其他人用来道德绑架的匕首。

最后,我想说,这个阶段,对华为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希望中国因此能催生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和生态,去让欧美市场对我们欲罢不能。

我希望,我只是从苹果的生态世界路过,最后还是会回到国产的怀抱。国产加油,中国加油!

嗯,再见。

~~~~~~~~~~~~~~~~~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请关注点赞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