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生活 > 正文

​1987年中国卖给沙特36枚导弹,却不给自主发射权,是何缘故?

2023-12-05 02:06 来源:风海网 点击:

1987年中国卖给沙特36枚导弹,却不给自主发射权,是何缘故?

1987年沙特来华买导弹,双方工作人员约好时间地点,开始洽谈。

中方不知沙特的心理价位,内心十分忐忑,毕竟卖导弹这生意,咱也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一番思量后,中方代表谨慎地伸出了一根手指,意思是一千万一枚。

沙特代表看罢,喜出望外:“这么便宜?才一个亿啊!”

中方一听,价格开低了?赶紧补充,“我说的是美元。”

沙特代表一摆手,“必须的,来三十五根。”

于是乎,三十五亿美金运回中国,换走了三十五根导弹。

这是网上流传已久的段子,讲的正是1987年中沙导弹交易事件

中沙导弹交易

段子毕竟是段子,当不得真。卖导弹不是卖鸡蛋,当然不会举手指定价格。

不过这个段子也反映了当时中沙交易的传奇性,如此重大的事情,双方却能轻松达成协议,彰显了中华大国举重若轻的魄力。

1987年的导弹交易内幕到底如何,又经历了哪些风险和危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段一度震惊世界的特殊交易始末。

时间回溯到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叙利亚和埃及为了夺回六年前被以色列侵占的领土,向以色列发动突袭。

短短一天时间内,叙利亚和埃及势如破竹,分别夺回大量失地。以色列无法抵挡,眼看溃败在即,美国总统却忽然发声,宣布大力支援以色列。

把所有能飞的玩意儿都飞往以色列”,美国总统尼克松面对媒体时厉声宣布。

尼克松电视讲话

于是乎数不清的战机和运输机飞往中东,给以色列送去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原本预估只能坚持不到48小时的以色列白军满血复活,开始疯狂反扑。

以色列武器精良,补给充足,对叙利亚和埃及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不到十天里,以色列军就攻入了叙利亚和埃及境内,甚至把坦克开到了离埃及首都不足百公里处。

十天后,战火平息,叙利亚和埃及败得很彻底。

这场战争表面上看是叙利亚和埃及对以色列作战,实质上却是以色列在痛打整个阿拉伯国家。

因为当时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参与了战事,或者出兵,或者出力,沙特也不例外。

为什么阿拉伯国家如此痛恨以色列呢?事情还要从上个世纪40年代的犹太人的回归大潮说起。

犹太人呼吁回归以色列

众所周知,犹太人是个流浪民族,没有国家,没有归属。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犹太商人掀起了一波回归“故土”的浪潮,也就是著名的“锡安主义运动”。

犹太圣经记载,他们的先祖两千年前曾在以色列生活过。因而犹太人认为这片土地原本就属于他们。在美国强势干预下,大量犹太人涌入以色列。

这对于当地原住民——巴勒斯坦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数百万人被赶出自己的房子,离开家园,成为难民,流落中东各地。

巴勒斯坦人信仰伊斯兰教,属于阿拉伯国家一员。阿拉伯国家自然不能忍受以色列的侵略行为。眼看盟友受难,也不免兔死狐悲。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才爆发了多次中东战争

阿拉伯国家的战败,让他们心生恐惧,因为谁也不知道以色列的下一个攻击目标会是谁。这其中以沙特为最甚,原因很简单,它太有钱,离以色列太近。

中东地图

沙特作为中东独树一帜的存在,二战期间抱美国的大腿,通过廉价石油输出,赚得盆满钵满。

虽然口袋鼓了,腰杆子却没有变粗。军事力量的孱弱让沙特处境尴尬。如果没有美国的庇护,他们可能连叙利亚都打不过,更别说以色列。

以色列咄咄逼人,在其后几年里多次入侵周边国家,给沙特造成巨大心理压力。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掀起第五次中东战争,造成了震惊世界的贝鲁特大屠杀

另外,中东战乱频繁,沙特急需一些高端武器自保。

1985年,两伊战争爆发,伊朗和伊拉克互发导弹,打击对方的核心城市,造成数以百万计的伤亡。一旁的沙特瑟瑟发抖,唯恐导弹不长眼,落在了自己的头顶上。

两伊战争

沙特国王法赫德寝食难安,下决定要搞到一种有足够威慑力的武器。

这种武器一般不动用,一旦动用就要对敌人造成毁灭性打击。这种武器会让敌人在对我们进行攻击前掂量再三。”

一开始,沙特的求助目标自然是老东家美国,毕竟沙特和美国的亲密关系已经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

但让沙特政府意外的是,美国不仅拒绝了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战略武器都不愿意出售。沙特能从美国那里买到的,都是些过时的淘汰品。

这让沙特深感挫败。

沙特一怒之下,豪掷百亿从欧洲购买了大批军火。可惜这些武器中看不中用,远远够不上“威慑”二字。

放眼全世界,能够满足沙特需求的只有三个国家,美国、苏联和中国

拥核三大国

苏联肯定没戏,早在1979年的阿富汗战争时,沙特就和苏联走到了对立面。当时苏联入侵阿富汗,扶植新政权,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作为美国小跟班,沙特自然是反苏联的。

既然美国和苏联都没指望,那就只能依靠中国了。虽然这时沙特和中国还没建交,沙特还保留着台湾的办事处。

但这些都不是问题,毕竟中国需要美元,沙特需要导弹。

1986年,沙特派遣驻美大使访问中国,暗中和中国高层接触,探问是否有可能购买中国的东风3号弹道导弹。得到答复是,“原则上可以出售”。

沙特喜出望外,立即开始筹备收购事宜。中方也派出了一名解放军代表前往沙特洽谈,最终确定了双方的买卖意向。

文章开头所讲的段子,大概就是发生在洽谈的这段时间。

负责购买任务的是沙特国王胞弟,苏尔坦亲王,他在回忆录中对中沙代表初次会面有详细介绍。

苏尔坦亲王回忆录

沙特方面为了避免公众关注,特地安排中方代表前往一座空军基地落脚,并且把会谈的时间安排在深夜。

经过一周的紧张谈判,双方草拟了一份详细的项目提纲”,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会谈并没有段子里那么轻松。

虽然双方买卖意向都很强烈,但导弹不是普通商品,涉及到交付方式,运输方式,后期维护,发射权,归属权,等等诸多问题,都需要经过严谨的商讨才能确定。

买卖意向达成后,沙特开始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安排秘密部队建造导弹基地,以保护即将到来的镇国重器。另一方面,派人继续前往中国继续秘密会谈,推进项目进展。

为了建造导弹基地,沙特做了些和中国早期研发原子弹相似的事,那就是让军队和家人保持距离,对自己的行踪绝对保密。

沙特导弹基地

苏尔坦亲王的回忆录里记载了这么个小故事:

有个年轻的小兵在和父亲联系时,告诉对方自己在某某地服役。结果其父大怒,认为儿子在撒谎,因为那地方一片荒芜,根本不可能住人。小兵无奈,只能表示自己在执行秘密任务。

这件事很快被高层得知,立刻把小兵的父亲抓了过来。老父亲搞明白状况后,非常惶恐,向军方发誓,以真主的名义保证绝不会泄密。

但是军方也很头大,毕竟这事关乎国家前程,万一老头子回村胡咧咧,岂不要误了大事。

最终他们决定把老人留下,让他做基地清真寺的伊玛目(领拜人),并且给了一份不错的薪水。老人欣然接受,还把自己的家人都叫来,和他一起在基地里生活。

沙特清真寺

另一边,沙特派往中国洽谈的代表也遇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趣事:

沙特为了掩人耳目,让代表先行到达亚洲其他国家,再辗转取道来中国。有一次沙特代表经过香港,被驻港的英国使臣拉住,两人一起喝酒聊天。

英国使臣问沙特代表“来中国做什么?”,沙特代表心里琢磨,如果说旅行,恐怕太假,毕竟随行的将军太惹眼,于是干脆回答,“准备买点武器”。

英国使臣对此倒并不意外,早先沙特就曾花大手笔向英国买过军火。所以他们认为沙特这个土豪去中国也不过是买些普通枪支弹药。

英国使臣便笑着举杯祝他们,“购物愉快”,让沙特代表忍俊不禁。

沙特外交宴会

在和中国谈判期间,有一此中方代表因为急着修改一项合同,特地赶到香港会见沙方代表,双方约定在旅馆见面。

沙特代表特地检查了旅馆每一个角落,确认没有窃听设备后才放下心。不料中方代表做得更绝,随身带着一把巨大的雨伞,里面装有特殊设备。

沙方代表阅读文件时撑起雨伞,防止任何电子设备窥探。但沙方代表觉得这雨伞太惹眼,最终选择回到卧室,躲在被子里看完中方送来的文件。

会谈结束后沙方代表给苏尔坦亲王回电时,也是辗转多地,用密语传信。种种情景堪比现实版谍战大片。

一切谈妥后,苏尔坦亲王来到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亲自接见。几天后,一辆军车悄然驶入中国中国某导弹基地。

在中方安排下,苏尔坦亲王参观了导弹发射场,观摩了装有核弹头处于待发射状态的东风三号。

苏尔坦亲王访华

苏尔坦亲王的到来让解放军战士们大感惊讶,因为这地方出现外国人可是从未有过的事。

苏尔坦亲王对解放军的生活也颇感兴趣,他发现解放军竟然在基地种庄稼,养家禽,自给自足,自己养活自己,这是其他国家不敢想象的。

经过这番实地考察,苏尔坦亲王最终拍板,购买三十五颗东风3号导弹。双方签订买卖合同,沙方支付三十五亿美元现金。

三十五亿在今天看来或许不值一提,但当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才二十多亿。可想而知,这笔巨款对中国多么重要。

交易达成,面临的头号难题是怎样把这些上百吨的大家伙运回沙特。

东风三号弹道导弹

陆路肯定不行,中间穿行多国,就算不被截胡,也难免会被美国发觉。海上运输也不那么容易,一旦进入公海,安全就失去保障,如果被敌人发现,很可能遭到摧毁。

为防止发生意外,沙特将导弹伪装成普通货物分批运送,并且在沿途港口做好充足的防御准备。中国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支持,派遣专业人员沿途护送导弹进入沙特。

然而再好的保密措施也有发生意外的时候,导弹运输船经过印度洋,准备驶入阿拉伯海时,还是差点出了大事

当时美国大概嗅到了风声,派出侦察机,带着印度军舰,风急火燎赶来拦截。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军忽然发动攻击,摧毁运输船,恐怕有理也没地方说去。

护送货船的军舰也紧张起来,三方剑拔弩张,眼看一场火拼就要爆发。幸而沙特军机及时赶到,美国不想和沙特起正面冲突,只能眼睁睁看着货船离开。

远洋货船

导弹进入沙特港口,苏尔坦亲王耍了个小心机,让货船紧挨着美国人的商船停靠。这样就算美国想要轰炸也会投鼠忌器。

之后船上的“货物”被分批卸下,为了掩人耳目,还以普通商品身份,辗转进入多家仓储站点,之后才偷偷运往导弹基地。

导弹装配、维护工作都由中国一手包办,相关工作人员同属于一家名为“金轮工程公司”的神秘单位。“金轮工程”隶属第二炮兵司令部,由国家直接指挥。

值得一提的是,沙特虽然拥有这批导弹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却并没有自主发射权。这也是为什么中沙之间的谈判要耗时一年之久,因为中国必须说服沙特人放弃自主发射权。

卖给别人东西,却不让人自主使用?这难道是中国的“霸王”条款,还是故意“刁难”沙特?当然不是。中国之所以这么做,正是为了人类共同和平利益着想。

沙特的政权并不稳固,皇权更迭导致掌权者时有变换。如果导弹发射权在沙特手中,将会是十分危险的事,因为谁也不敢保证有没有哪个野心家会对周边国家宣战。

中国出售导弹,是为了帮助沙特巩固国防,而不是帮助沙特入侵他国。本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中国和沙特最终签下合约:

在沙特被他国入侵时,中国将会授予导弹发射权,维护沙特和平。除此之外,沙特无权发射导弹。

看似强硬的条款,实则用心良苦。中国这样做也是为了让中东其他国家安心,中国绝不会为了一己私利,置他国家安危于不顾。

导弹在沙特部署后没多久,1988年3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刊载了一篇重磅新闻,“沙特从中国购买战略中程对地导弹”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中国和沙特方面也不再隐瞒,分别在自家媒体上宣布确认了这一事件。

美国是怎么得到消息的呢?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

说某天美国中情局人员,在浏览中国导弹基地的卫星地图时,无意间发现基地里竟然多了个多大胡子。这明显不是中国人。美方大惊失色,开始以为是伊朗人,后来经过调查才发现是沙特人。

美国情报组织因为这次情报工作的“失误”,据说有5名工作人员被解雇,主管情报工作的负责人也受到了军方严厉批评。

美国方面对沙特也非常恼火,严厉地谴责,并要求检查导弹弹头,确认中国卖给他们的不是核武器。如果放在以前,沙特估计也就只能乖乖认怂,但如今有了这批导弹,情况可大不一样。

所谓“射程之内即是真理”,沙特手握“真理”,又怎会任由美国摆布。国王法赫德当即严词怒斥美国霸道,给美国吃了个闭门羹。

沙特国王法赫德

导弹交易后不到两年,“真理”就首次展现出它无可匹敌的力量。

1990年,科威特战争爆发。萨达姆率十万大军,以迅雷之势攻下了科威特。沙特位于科威特旁边,和伊拉克比邻,如果萨达姆趁势南下,沙特危在旦夕。

紧要关头,沙特向中国发出了导弹发射的请求。这种情况显然符合之前和签订的导弹发射条约,于是中国解放军启动了发射备战程序。

沙特用广播电视向全球播放这一个过程,导弹从出库进入发射场,到弹体立起直指苍穹,每一个画面都普通而又震撼。

萨达姆显然也看到了这些画面,他不得不考虑放缓脚步,避免触怒沙特。毕竟这随便一颗都足以摧毁他的大本营。

不久后,萨达姆撤出科威特。沙特经历了兵临城下的惊险,却丝毫没有受到损害。

萨达姆入侵科威特

苏尔坦亲王在回忆录里不无感慨地说,正是因为购买了中国人导弹,才避免沙特陷入战争危机

此后三十年里,沙特有东风护体,确实获得了其他中东国家难可望不可即的和平发展机会。在中东混乱的困局中,沙特丝毫不受影响,安安心心卖石油,开开心心当土豪。

沙特为了增加导弹的威慑力,对外传言三十五枚导弹中有一枚装了核弹头,是中国特殊赠送。因为无法证实,反而让他国更加忌惮。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原子弹威力最大的时候是在其发射架上”。有没有装填核弹头并不重要,重要的这些武器有足够的杀伤力,能让敌人心生忌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积贫积弱,老百姓食不果腹。然而在党的领导下,国人勒紧裤腰带,也要造导弹,搞原子弹,为的就是能让西方列强有所忌惮。

只有手握“真理”,才能国泰民安。

世界从来不太平,战争从未停止,我们只是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正是老一辈的付出,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心怀感恩,永世不忘,努力奋斗,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