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杂谈 > 正文

​大明悲情往事:王恭妃与明神宗的爱恨纠葛

2023-12-01 08:19 来源:风海网 点击:

大明悲情往事:王恭妃与明神宗的爱恨纠葛

1956年,在吴晗的主导下挖掘了沉寂三百多年的定陵。里面有三具棺椁,明神宗、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王恭妃)。

定陵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却无一件属于王恭妃。

王恭妃棺椁中的陪葬品只有两件。一件破银壶、一件满是缺口的镀金银盘。

王恭妃棺椁出土的镀金银盘

太子的生母,皇帝的贵妃,未来的太后,陪葬物品竟然寒酸如斯!可以想象王恭妃的生平境遇。

01、宫女与皇帝的邂逅

万历五年(1577年),大明帝国正忙碌着为小皇帝明神宗解决婚姻大事。一纸诏书之下,北方的官员在处理政务的同时,还要抽出时间帮忙选秀女。

为什么只是北方的官员?

明世宗的祖母邵太后是江南人,深知选秀入宫的不幸。临终前给孙子留下遗愿:“以后选女入宫,毋下江南,此我留大恩于江南女子者也。

人生无尽善尽美之事,南方的女子是解放了,北方的姑娘却被祸祸了。

一番角逐,直隶大兴县女子王氏、杨氏,河南陕县女子刘氏,三人一路过关斩将走到了最后,一同入宫为妃、为后。

锦衣卫百户王朝窭[jù]之女王氏也应诏参加了选秀,却是没能进入前三。凭借面容姣好、举止得体,被留在了神宗生母李太后的宫中当贴身宫女。

命运就是这么无常,同是选秀,有的人成为宫中的主人,有的人却沦为了宫女。

王恭妃画像

万历九年某日(1581年),神宗照例前往慈宁宫给母亲李太后请安。与母亲一番吃喝、闲谈后,神宗前往盥洗室洗手,准备辞别母亲。

随侍神宗洗手的宫女正是王氏。

平常走动没有注意宫女容貌如何,如今近看王氏也算是标致的美人。神宗一时色心大起,就在这种环境中仓促的临幸了王氏。

一次临幸,王氏就“中”了。

对于这次临幸,神宗极力否认。《明史》称“时帝讳之”,这个“讳”并不是野史所说忌讳王氏是宫女的缘故。而是在母妃宫中临幸宫女让他难为情。颇有点像带女朋友回家做坏事,被父母撞见。

不承认不要紧,李太后心里很清楚:在我慈宁宫干的事,当我老太太不知道?

李太后拿出神宗当初临幸王氏后的赏赐物,及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神宗沉默不语。

知道儿子的窘态,李太后安慰他:“吾老矣,尤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

在李太后的好言安慰下,神宗才扭扭捏捏的承认了临幸王氏一事。

李太后像

万历十年六月(1582年),定国公徐文壁、大学士张四维为正使,持节册封王氏为恭妃。册封礼成,又派遣妹夫驸马都尉侯拱宸祭告内殿,赏赐内阁辅臣们。

从册封的礼节来看,神宗并没亏待、歧视王恭妃。

而且实事求是的说,最初的神宗,并不是一个渣男。他与王恭妃也是有过一段甜蜜期的。

这年八月,王恭妃为大明皇室诞下皇长子朱常洛,神宗很高兴。

次日,神宗下诏从太仓取银二十万两,光禄寺取银十万两,赏赐给王恭妃作为日常用度。同时派遣成国公朱应桢、恭顺侯吴继爵、武清伯李伟、彰武伯杨炳四位勋戚前往祭告太庙。

对于王恭妃的家人,神宗也是不吝封赏。哥哥王道亨被封为锦衣卫指挥使,母亲封为太恭人。

这应该是王恭妃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陪伴着儿子成长,丈夫也关怀着她。王恭妃还在万历十二年生下了皇四女云梦公主。

这种幸福的时光只持续了短短的两年。

02、“国本之争”下的悲情女子

郑贵妃,万历十年(1582年)进宫,却在短短四年之间从嫔,越三阶晋封为皇贵妃,意味着郑贵妃几乎独得皇帝雨露。而王恭妃,只能说是渐渐不受宠了。

万历十四年正月(1586年),郑贵妃诞下福王朱常洵,神宗开始作妖了。

皇帝爱一个女人要如何来体现?当然是册封她的儿子当太子。

大明王朝的文官们都是嗅觉灵敏的猎犬,神宗这两年独宠郑贵妃的反常行为,已经让文官们感到隐隐不安。为了印证猜测,福王出生的次月,首辅申时行上疏请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神宗收到奏疏后,回复道:“卿等懿册立元子请,朕见婴弱,少俟二三年举行”。意思是皇长子身体不好,等过两三年强壮了再册封。

两日后,申时行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探,神宗不耐烦的回复道:“朕知道了”。申时行无可奈何,但也算是安了心。

可这年七月,神宗突然下诏礼部:进封郑贵妃为皇贵妃。

申时行像

皇长子,嫡长子制下的皇位第一继承人,他的母亲只是普通的妃子。而跟皇位毫无关系的皇三子之母却被进封为皇贵妃。这无疑释放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

皇帝想废长立幼!

这是皇权高度集中带来的弊端,当皇权达到顶峰时,皇帝就会试图以个人意志凌驾于宗法制度之上。

文官们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大明朝堂炸锅了,文官们蜂拥上疏指责神宗:“揆之伦理则不顺,质之人心则不安”。请求册立皇长子、进封王恭妃为皇贵妃。

一场长达十五年之久的“国本之争”开始了。

争吧,争吧,管它洪水滔天。

可原本只是朝臣与皇帝的较量,最终受伤的却是王恭妃母子。原本只是不怎么受宠的王恭妃,在一封封奏疏逼迫之下,神宗对王恭妃的态度变成了冷落、不满、厌恶。

万历十七年(1589年),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任的一道《酒色财气疏》,彻底把王恭妃带进了深渊。

雒于任在“色”字上指责神宗偏宠郑贵妃,听信耳旁风试图废长立幼。这无疑戳进了神宗的心窝子,神宗被气到当场暴怒。

自此以后,王恭妃是被彻底冷落了,母子二人被打发去了景阳宫。

景阳宫,紫禁城东西六宫中最偏僻、最冷清的宫殿,实则与冷宫无异。

宫中每年有庆典之时,都要邀请两宫太后参加(一个嫡母、一个生母)。神宗的嫡母陈太后由王皇后服侍左右,生母李太后由郑贵妃服侍左右,其它嫔妃只能远远驻足观看。

而王恭妃连驻足观看的资格都没有。

无独有偶,北京发现了不少万历时期,由皇室成员捐资修建寺庙、古钟、佛像等物。捐资的碑文中刻有两宫太后、各嫔妃、皇子、皇女的名号,甚至宫中的女官、监工的太监、修建的工匠都刻有名号。

唯独没有王恭妃的名号。

意味着王恭妃丧失了皇室成员才能参与的“团建活动”,被神宗彻底排除在皇室这个大家庭之外。

明万历年间皇室捐资修建的真圆塔

皇帝冷落她,郑贵妃暗中迫害他,宫中执事也轻视她。王恭妃丝毫不在意,只要儿子朱常洛呆在她的身边就够了。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皇长子朱常洛被册封为皇太子,移居迎禧宫。这是文官们的胜利,却是王恭妃的又一次厄运。

迎禧宫与景阳宫同在紫禁城,母子二人却整整十年未曾见过一面。毫无疑问,这是神宗对于“国本之争”失败的报复。王恭妃思子过度,整日流泪,哭瞎了双眼。

在大明后宫史上,因思念哭瞎双眼的有两位后妃。一位是英宗钱皇后、另一位就是王恭妃,两位都是明代皇室的悲情女子。不同的是,钱皇后盼来了“北狩”的明英宗,王恭妃临死也没有盼来儿子。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朱常洛长子—皇长孙朱由校出生,神宗封赏群臣、宗室,大赦天下。王恭妃也迎来了迟到二十年的进封,这一年王恭妃进封为皇贵妃。神宗恬不知耻的表示:“先年每欲进封,因帑藏钱粮不敷”。

钱粮不敷”,对于王恭妃迟迟未能进封皇贵妃,恐怕文官们及神宗都是心知肚明的。

就算是进封为皇贵妃,王恭妃的境遇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03、凉薄的身后事

万历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1611年),王恭妃病危,即将迎来了人生的终点。神宗“大发善心”准许朱常洛探望其母。

阔别十年来到景阳宫,朱常洛不禁泪如雨下。可宫门紧锁,朱常洛一时竟进入不得。他只能找来管事太监,寻找钥匙开锁。

母子二人的诀别,《明史》记载了这么感人的一幕。

王恭妃知道儿子来了,喜极而泣,卧在病榻的王恭妃强撑最后一口气,抓住朱常洛的衣服悲情说道:“儿长大如此,我虽死何憾”。朱常洛听后悲恸不已,放声大哭。

真如《明史》的记载,临终前还能见到儿子一面,对于凄惨一生的王恭妃来说,未尝不是一丝安慰。可据《明实录记载》,王恭妃可能连儿子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天启二年时(1622年),御史温皋谟弹劾郑贵妃侄子郑养性时,曾经提到一条:“摧残孝靖皇后(王恭妃),至饮恨而不得一诀”。

论及史料得真实性,《明实录》所说大概率是真的。

对于王恭妃的薨逝,神宗的反应则让人心寒了。

神宗的反应就是没有反应。

神宗既不下诏礼部准备治丧,也不下令工部选址营造坟茔。内廷、外廷早已议论纷纷,神宗故作不知。而懦弱的朱常洛也不敢擅自收敛母亲的尸身。

四日后,内阁迟迟没有收到神宗的治丧圣旨。大学士叶向高忍不住上疏问及神宗:宫廷内外传闻皇贵妃薨逝,如今四天过去了,为何不见皇上下诏治丧。

次日,神宗冷冰冰的回复内阁:皇贵妃十三日酉时薨逝了

叶向高非常无语,宫内宫外早已传遍,用得着您告诉我?叶向高再次上疏:赶紧准备丧礼啊!

神宗回复依旧冰冷:“览卿等奏,已知道了”。

叶向高第三次上疏,神宗这才不紧不慢的同意礼部准备丧仪,而这已经是王恭妃薨逝第九天后了。

叶向高像

更凉薄的还在后面,丧礼过后本应尽早入土为安。而对于王恭妃的墓地的选址、择地等事宜的奏疏,神宗是一概“不报”。

群臣与神宗交锋十数次,都没有确定王恭妃的墓地。直到万历四十年五月,神宗爱子福王朱常洵的一个妾室薨逝。神宗下诏工部择取善地安葬福王妾室,南京吏部右侍郎史继偕趁机上奏:把王恭妃的葬礼也一并办了吧!

皇贵妃得以下葬竟然是沾了一位小妾的光。

王恭妃虽然安葬,但都是神宗应付文官们的举动,陵园并没有整体完工,连谢土仪式也没有举行。基本的守陵人员、祭祀田地也没有。以至于两年后,王恭妃的陵园便残破不堪,尽显荒芜,哪里像一座皇家陵园。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梃击案”发生,幕后黑手直指郑贵妃,软弱的朱常洛选择与郑贵妃和解。神宗迫于舆论压力,这才为王恭妃陵墓配三十名守陵员,祭祀赡养田二十五顷,遣官谢土。

泰昌元年十月(1620年),明熹宗朱由校把祖母王恭妃的棺椁与神宗合葬于定陵。由于神宗的凉薄,恭妃的随葬品只有两件破银器,明熹宗默然,又追加了三箱随葬品于地宫之内。

明定陵

同生前的悲惨一样,王恭妃入葬三百年后,一群“考古学家”打开了定陵。王恭妃的尸骨被暴尸荒野,最后竟被挫骨扬灰。

纵观王恭妃一生,实在让人为之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