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杂谈 > 正文

​李秉衡与李鸿章:官场公私要明确

2023-12-11 08:32 来源:风海网 点击:

李秉衡与李鸿章:官场公私要明确

上文“山东巡抚李秉衡上任第三天,甲午战局胜负已分”,我们介绍了李秉衡与甲午战争中的关系,即过去谈及“甲午战争”的时候,有些为李鸿章脱罪的人,把“战败责任”推给左宗棠、丁汝昌甚至邓世昌之外,也把责任推给了李秉衡。

(1)李秉衡身上的污蔑性言论——二李是政敌吗

今天我们就谈谈关于李秉衡身上的诸多谬论中的第一个谬论:因为李秉衡和李鸿章是政敌关系,所以,李秉衡在指挥“山东战场”时没有去支援“威海卫的北洋基地”,造成北洋海军彻底失败,从而造成甲午战争失败。

上文我们已经说清楚了:北洋海军与甲午战败的关系,以及李秉衡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

即李秉衡上任的第三天,甲午战争已经打响47天。丰岛海战是在1894年7月25日爆发,李秉衡上任时间是9月12日。也就是说,他一上任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已经失败,我方这场战争主要目标——防治日军占领朝鲜,将我军赶出朝鲜半岛,其实已经失败。日军也完成了战争底线,向更高地目标——兵临北京城下,逼迫清朝签订“城下之盟”。

同时,我们也说两点:

其一:甲午战争是以陆战为基础的战争,海军并不是根本,而且“龟缩在威海卫”的北洋海军在李鸿章继续“避战保船”甚至“南下脱逃”理念下,它能有多大作用?

其二:山东战役的关键是“中日和战”下,日本如果胜利将会有施压清朝的机会;我方如果取胜或者打平,可以为为后来的“战争赔款”起到少赔、不割地情况。

作为山东巡抚的李秉衡,肯定要承担“山东战役”的失败责任。但这种责任不是在个人品德,他只是一种指挥责任。正是因为李秉衡上任时间太晚、军力薄弱,清廷最终也没有对其进行实际惩罚。要是真处罚的话,第一个被杀的肯定是“总指挥”李鸿章了。

同时,那些把“甲午战败”责任放在李秉衡身上的人,将李秉衡和李鸿章的关系定位为“政敌”,简直不知所谓,其实更是对自己的“脱罪”对象李鸿章的眼光、能力的贬低。

(2)李鸿章将提拔之恩当作自己的私产,结党特点非常明显

通过之前的七篇关于李秉衡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李鸿章非常看重在他手下干了12年的“直隶廉吏第一”的李秉衡。同时,直到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也一直没把李秉衡当作政敌,李秉衡也没把李鸿章当作政敌。二人的私交不错,只不过在“大是大非”面前,李秉衡从来不把私交当交易。

李鸿章在甲午战败后,曾对山东巡抚张汝梅谈到李秉衡:李鉴堂这娃子,真没良心。甲午年居然参我,不想我当初如何提拔成全他。

旁批:这句话出自《凌霄一士随笔》,李鸿章和翁同龢有私人矛盾一说,最早也出自该书。但后人往往把“凌霄一士”质疑这种说法的文字略去,把质疑当肯定了。总体上讲,这部“随笔”作为民国初年(1927年7月7日在《国文周报》上连载)谈论晚清掌故的野史,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也需要后学者,完整而非阉割该书的证据。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李鸿章对李秉衡非常看重,并认为是自己派系的人。

然而,你保举过的人就都不能参你吗?国家的官员是你私下的儿子吗?国家公器是你私相授受的东西吗?同样,曾国藩还是你口口声声的恩师呢,你也没少在慈禧、同治、自己下属面前说他的坏话。

作为政治人物只能看大面儿,如果你做得对支持你那是当然,如果你做得不对,别人当然有权利指责你。

晚清官场上有谁没被朋友参劾过?

参劾某个人,双方就是政敌的观点很可笑。就好比翁同龢和李鸿章有私人恩怨一样,连翁同龢都认为与李鸿章无关,后人为了袒护李鸿章的错误,非要把明明的观点对立当作个人利益的对立。

其实这么说的结果就是:不管对错,双方都是权力斗争,没有一方是好人。也就是在为李鸿章解脱前,先把对方的品德、形象打倒,从而为后来的“解脱行为”打下伏笔。

那么,李秉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个人认为他属于传统儒家的那种政治人才。

(3)以二李官场四十年关系,谈公私界限问题

李鸿章做直隶总督期间,前任总督曾国藩向其推荐李秉衡为官清廉、工作认真、能力突出。李鸿章便希望李秉衡不要在家“守孝三年”,“夺情”出来帮助自己。李秉衡婉言拒绝。其后,“守孝期满”出来继续在直隶为官。

李秉衡虽然在李鸿章手下当了12年官,李鸿章称赞其为“北直隶廉吏第一”。正如我在上文所说,正是因为他对淮军和李鸿章了解非常深,由此,在中法战争中,才没有听从淮军大将潘鼎新地命令。更没有参加陷害左宗棠手下名将王德榜、镇南关英雄冯子材的事件中,而且向清廷摆明了是事实真相。

同样是他,在甲午战争中对淮军军纪败坏进行了严厉批评,更要求为了整顿军纪应该杀一二大员作为警示。

但是在“中法战争”中,李秉衡在奉命回复给“潘鼎新王德榜互诉”一事的奏折中,他对二人都打了板子,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潘鼎新五十五,王德榜四十五。说潘鼎新在后方战争情报不准,所以造成“王德榜没有参加镇南关一战”的消息,从本质上否定了潘鼎新。一方面又说了王德榜不听命的问题,但也是给予了说辞上的关照。

由此可见,李秉衡对于李鸿章的派系及其李鸿章的特点是非常清楚的,毕竟12年的下属嘛。因此,对李鸿章一方也是十分客气。同理,在日后的岁月中,李秉衡对李鸿章也一如既往地尊重。只要不涉及的“是非对错”(标准得是李秉衡的价值观,而非你我的),李秉衡也是基本照做。这也是,李鸿章虽然对其不满,但一直对其保举、推荐的根本原因。

《凌霄一士随笔》中提到的李鸿章和张汝梅谈话之后,“凌霄一士”就提及1900年李鸿章保举李秉衡为长江巡阅使一是。当然,关于这点我不敢苟同,下文我们叙述叙述这一问题。

至于李秉衡在“甲午战争”中对李鸿章的批评以及斩杀一二大员的主张,同样不是“二人是政敌”的证据。例如对于淮军军纪,李鸿章本身也是知道的。对卫汝贵领导的“盛军”的军纪也提出过批评,甚至拿“杀他的头”警告过卫汝贵。

李鸿章对手下管得比较松,其原因是“淮军”成立时,包括刘铭传等人都是带着队伍进入的,因此,属于“带艺投师”,主要目的都是跟着你容易出成绩、容易升官建功立业。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自然就得“顺”着他们。

所以,李鸿章通过数年“恩威并重”的“官场手段”,让刘铭传等人安心为其效命。但最后,还不是因为没有遂了刘铭传做陕西巡抚的愿,而使其负气回家养病十来年。

李鸿章对淮军将领的要求基线就是:你只要能完成我给你的任务,过程我不管,我只要结果。怎么样?听着很像某些现代人管理组织的信条吧。这属于为官之道、做事之道的一种。你说他好也行,说他不好也行。

但问题是,淮军军纪问题确实造成甲午溃败。李鸿章最终也没能保住卫汝贵。事情又没做好、办事儿过程中吃像又特别难看,全天下的官员看着都不顺眼,别人批评甚至参劾有什么不对吗?

这就涉及到我们中国人的一贯的“恩惠心理”。

(4)结束语:“恩惠心理”要不得

我对你有恩、提拔过你,你就得念我好,不管我做得对不对,你就得支持我,你生是我家的人死是我家的鬼。你就是我的人,你就是我的党人。

然而,这一切的基础:国家、朝廷提拔的你,你把国家、朝廷的利益和你的责任又放在何处了呢?

在“恩惠心理”人看来,官职、俸禄都是自己的私人恩惠,而不是国家、朝廷给予的。即使我是汪兆铭,你也要紧紧跟随。

这种心理许多人都有,即使现在也有。而这种心理,李秉衡并不具备,他认为:官职、俸禄是国家、朝廷给的,他就要实现自己的职责。因此,“东南互保”行动中绝大部分人都是自私自利、胆小怕死的人,并非什么为了半个国家的民众考虑。但只有他是不同的,明知战败可能性更大,依然决然北上,对抗八国联军,战败自杀。

山东巡抚李秉衡上任第三天,甲午战局胜负已分

李秉衡系列共7篇文章,分别为(序号为发表日期):

0516他被李鸿章一手提拔,中法战争中却弃淮军重用湘楚军(一)

0622潘鼎新说打不过法国是因张之洞瞎指挥,冯子材不听话(二)

0827中法战争乃强弱关键:慈禧对左宗棠、李鸿章的抑与扬(三)

0911王德榜:我是左帅的兵,潘鼎新大我半级也不行(四)

0917:1885年左宗棠三大爱将被远,晚清最硬的脊梁断了(五)

1007当李鸿章下属12年,却在陷害左宗棠关键时刻说了句公道话(六)

0928山东巡抚李秉衡上任第三天,甲午战局胜负已分(七)

朝廷存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让正德和乾隆拒绝与西方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