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序言
《归去来兮辞》序言
《归去来兮辞》是格调非常高的一篇文章。陶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人,也就是今天江西九江市代管的县级市庐山。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南梁文学家钟嵘在《诗品》中称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隐逸”这两个字是相当高级的,隐居世外的高人逸士。
陶渊明特别喜欢菊花,所以这种花也跟着他带上了隐逸的色彩,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写: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在前面他还特别强调了“晋陶渊明独爱菊”。所以陶渊明的形象其实是介乎于隐士和神仙之间,很高档的一个形象。
陶渊明,字元亮,“明”和“亮”是充满朝气的同义词。晚年的时候他把名字改为“陶潜”,《易经·乾卦》的初爻潜龙勿用,是回归了一种隐居的状态。他把原来的名“渊明”变成了自己的“字”,所以早期是陶渊明,字元亮,后期是陶潜,字渊明。有很多历史名人在改名之后,都把原来的“名”变成了自己的“字”,这是古人常见的一个操作方式。
陶渊明的曾祖父据说是东晋名将陶侃,平定苏峻之乱,都督八州诸军事,官至大司马的一个著名人物。不过由于史料不是太充足,他究竟是不是陶侃的直系曾孙有疑问,但是同属于一个家庭是没有问题的。“陶”这个姓氏并不是特别多。到陶渊明的父亲时还做着官,他们家应该是在他父亲去世之后开始没落的,那个时候他年纪不大。
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后来嫁到了湖北武昌(今鄂州)的程氏家里,所以陶渊明在诗里称他妹妹为程氏妹。古武昌是指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东吴大帝孙权的行宫所在,黄庭坚在这里写过《松风阁诗》。陶渊明的妹妹就是嫁到了这个地方。
陶渊明不是生来就想变成隐士的,中间是有一个心境的转变过程。他身上可以说集合了儒道两家的特质,很多人熟悉的陶渊明的作品就是那种恬淡的风格,像《桃花源记》或者那些饮酒诗。
其实他早期还是有积极从政的理想的,在杂诗当中说过这个转变的过程,一开始的时候,他和很多年轻人是一样的:“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是有着非常宏大的理想,也想做出一番伟大事业的。后来是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波折之后,他才看淡了世俗的生活,选择隐退(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他30岁之前曾经担任过江州祭酒从事,这应该是一个九品的官。就是江州刺史的一个属官,分管那些户籍、治安、消防、卫生等事务,其实就属于基层公务员。每天乱七八糟的事特别多,家里人问你去干啥了,自己竟然回答不上来,就非常神奇的一个工作职务,陶渊明先生很快就受不了这种工作,于是辞官回家了。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他再婚娶了翟夫人,两个人的性格还是比较合得来的。
晋安帝隆安二年,陶渊明33岁时加入了桓玄的幕府,这是他第二次出仕。桓玄是大司马桓温的儿子,东晋著名的老军阀家族,桓氏两代都手握重兵,霸凌天子。桓温到最后还总算是忍住了没有称帝(算是当了一回曹操),到桓玄的时候就实在忍不住了,因为当时东晋发生了很多变故,司马氏自己也是作死。
陶渊明入职之后就知道桓玄要造反,这种体验肯定是不太好,但是想要脱身那肯定非常不容易。直到隆安五年的时候,陶渊明的母亲孟太夫人去世,所以我们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孟太夫人是名门之后,自己高寿去世,而且自己的去世期间还能帮儿子脱离险境。(不像有的人生前不干啥好事,死了还得逼着儿子夺情留下笑柄,差距很大。)
陶渊明借着丁忧的机会辞职回家,之后就是桓玄起兵叛乱的这个历史事件。直到刘裕起兵讨伐桓玄,陶渊明又进入刘裕的幕府任职,这个时候他四十岁第三次出仕。刘裕就是南朝的宋武帝,小名寄奴。辛弃疾在词中写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就是说的刘裕。(刘寄奴也是一“味”中草药,“归经”应该是在心脾(已确定)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就这个功能。)
陶渊明在刘裕这里工作以后,他很快发现刘寄奴不光能消肿止痛,他还能对朝中大臣朝廷实施外科摘除手术,所以他很快又离职了。从刘裕那离职以后,他又转到了江州刺史刘敬宣那做参军,刘敬宣是征西将军刘牢之的儿子,这是陶渊明第四次出仕。他只干了几个月的时间,刘敬宣因为各种原因解职了,陶渊明也就回家了,这个时候他41岁,这也是他整个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就在这一年秋天他第五次出仕,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出来做官。这次谋求到了彭泽令的官职,就是今天江西省九江市的彭泽县。他做彭泽县令的时间比较短,只有80多天。这年冬天他的妹妹在武昌(今鄂州)病故,他在心情上的起伏也是非常大的,刚巧又有一件事情点燃了导火索,就是著名的“五斗米折腰”,最终使他决定再次解职回家。
“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话说九江郡派了一位督邮到彭泽县视察,也就是刺史派下去考察的一个小官。“督邮”这个小官因为在正史当中被刘备揍过,又在演义当中被张飞揍过而知名,督邮的品级还没有陶渊明的官职高,但是县官不如现管,手下的小吏就对陶渊明说:“这货咱惹不起,您得穿好官服,戴好官帽亲自去迎接。”陶渊明也是名门出身,家道没落但是贵气还在,他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我不能为五斗米折服向乡里小人”。
“五斗米”就是指他做官的俸禄;“乡里小人”就是指这个督邮。意思就是:我是正经的朝廷命官,你算什么东西也配让我亲自迎接。后来李太白在诗中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从此就归隐田园了,至死都没有再出来做官。他归隐的时候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被北宋的大文学家欧阳修认为是晋朝的顶级文章。
《归去来兮辞》序言解析:
陶渊明在文章前面有非常详细的序言,说明了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以及什么时候写的这篇文章。他在开头就介绍了自己当时的家庭情况: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就是说“我的家庭生活贫困,仅靠耕田和植桑根本没有办法维持生活,家里还有好几个未成年的小孩,但是存粮已经基本耗尽了,思来想去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营生。家里面已经揭不开锅了,但是又找不到谋生的方法。”他这么说我们马上就能知道,这是标准的一个低保护状态。
“幼稚盈室,缾无储粟”这里的“缾”:就是指瓮等大腹的容器。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这里的“生生”:就是维持生活;前一个声是动词,后一个声是名词。
鉴于他处于这种非常惨的状态,很多长辈肯定就看不下去了,这一大家人要生活,你得干点啥啊,你得出去干点事。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长辈都劝我去找个事情做,我心里其实也有这个想法,毕竟家庭陷入了生活困境,但是找工作也不容易,想半天也没有个门路。”
“脱然有怀”这里的“脱然”:就是指不经意间;但是这个不经意间也是由现实情况引发的,就是指自己突然引发了工作的念头。
“求之靡途”:就是指根本没有什么门路。
机会都是给有关系的人准备的,不过有时候还是有转机的。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正赶上有四方之事,天下诸侯都在招揽人才,叔叔见我生活贫困,所以推荐我到小邑谋了个官职。”
这里的“会”字是恰逢的意思。
这里的“家叔”指他的叔叔陶夔;他的叔叔是做官的不是普通人。
陶渊明在这里说的“会有四方之事”,他没有具体说是什么事情,估计是当时比较敏感的一个话题。通常把这句解释为“正赶上有奉命外出的官吏”,或者“正赶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差事”,但是这种解释方法按说都是不太妥当的。
“四方”:这个词是指王朝的地方局势;我们看《韩非子》里面说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陶渊明写这篇文章是在公元405年,东晋王朝在这一年可以说是乱成一锅粥了,当时起兵造反的桓玄已经死了,但是他的余部仍然掌握着很多兵马,东晋皇帝仍然还扣在桓振手里,各地刺史太守造反此起彼伏,几乎每个地方都有造反的。陶渊明说的“会有四方之事”,其实应该是指当时天下的混乱局势。
后面还跟了一句打圆场的话,“诸侯以惠受为德”(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没好意思说他们当时都挥舞着大刀片,毕竟自己想要出来做事补贴家用,所以说的委婉些。他的叔叔为他活动了一下谋了个小官,也就是彭泽县令,彭泽县不算大所以称为小邑。但虽然是小邑,它总是有固定归属的一个官,跟他之前做的祭酒、参军是完全不同的,比那个要好得多。
其实“会有四方之事”,就是他对当时的局势轻描淡写了一下,后面的话里面其实也还是有痕迹的: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前一句说的“会有四方之事”,这里才说的“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就是说“混乱的局势还没有结束,很多地方都非常不安全。要是到一个非常远的地方任职,其实还有顾虑的。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那随时远行可能会送命。好在叔叔给他活动的这个任职地不远。彭泽这个地方离他的家才百里远,公田里种的粮食足够用来酿酒喝了,所以就同意到这里任职。”
小故事:据说陶渊明到任彭泽县令之后,他还真想把公田都种上高粱,高粱是可以用来酿酒的。他回到家里,把这个事跟自己的夫人说了。翟夫人说“你是不是有病多重高粱酒,全家人喝风啊。”在翟夫人的强烈要求之下,被迫改种了一批稻子。(陶渊明是四十多岁的读书人,翟夫人二十多岁,估计真打起来的话,老头不一定打得过。)
本来在彭泽县干的挺好,能够丰衣足食,但是这个饥饿已被消灭,精神上又开始活跃了。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没过多少日子,又不想在彭泽待着了,又生出回家的念头来。”
这种奇怪的思想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他又想回家体验辟谷的神奇效果了?
他自己想了想,给出了一个答案: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他说“这都是人的天性导致的,并不是说我这个人真的很矫情,这种事情是强求不来的。他说吃不饱穿不暖虽然特别痛苦,但是为了免于饥寒而跑来做官,到底还是违背了自己的本心,导致自己在身心上承受着双重痛苦。以前出来搞人际关系,都是被口腹之欲给绑架了,无形中使自己做奴隶”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矫厉”就是矫情、勉强的意思。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意思就是饥饿和寒冷虽然迫切,但好歹只是身体上的痛苦。在这个基础上跑来做官违背本心,又加了一层心理上的痛苦。
“交病”:就是指交相叠加的病痛,就是由前面的饥冻和违已叠加的。
他当时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离职计划了。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他想通了这个环节之后,“常常叹了一口气,狠狠的感慨了一番,觉得自己有愧于自己的平生志向。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打算先忍耐一段时间,打算等到秋收结束,那毕竟那些粮食都是自己种的,等把这些粮食收割了,然后连夜收拾行装回家。”
“一稔”:就是指公田里的庄稼成熟一次。
“敛裳”:就是卷起衣服收拾行装。
“宵逝”:就是连夜走掉,就形成自己归心似箭。
陶渊明先生等到了庄稼成熟,也等到了一个令他伤痛的消息:嫁到武昌的妹妹因病去世了。因为从小两个人相依为命,感情是非常好的,所以他非常伤心。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没想到不久之后,自己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自己想要飞奔到武昌吊唁的心情难以抑制,于是主动上表辞职。从八月份任职到冬月辞职,在彭泽县令的任上干了八十多天。”
“寻”:就是不久的意思。
陶渊明辞职之后就好像卸下了千斤重担,这八十多天就像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似的。他的心情得到了解脱,于是在序的最后写了一句话,引出了:归去来辞。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他说“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自己总算是辞职回家了,所以写了一篇文章叫《归去来兮》。下面还注明了当时的具体时间:乙巳岁十一月也(就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公元405年12月)。”
这里的“因事顺心”:是指辞职这件事。
陶渊明先生摆脱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写了这篇《归去来兮辞》,表达的就是他要放弃官职归隐田园,用自己的饥寒清苦开创中国田园诗派。他这篇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虚词和助词。实际上我们古代没有那种严格的主谓宾定状补。古代汉语的语法在很多地方是相当灵活的,导致我们用今天的方式进行解构的时候,就会感觉有一些美感在流失。在以我们可以感知到的这种方式在流失。
我们看这篇标题《归去来兮》,其实就是“归去”的意思,后面的“来”是助词,“兮”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语气词,这两字没有实际的意义,篇名实际就是“归去”。如果不用后面那俩字美感就差一层,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回去吧~”,这美感又差一层。所以我们现代诗是跟古代诗相比,其实就是不同长度的文字排列,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
- 17年,那个徒步进入羌塘无人区的湖北小伙刘银川,已经失踪5年了
-
2023-12-09 15:20:21
-
- 半个五大连池人吐血整理的自驾游完全攻略,值得珍藏!
-
2023-12-09 15:18:06
-
- 叶剑英有六任妻子,为何逝世后,没有一任妻子来参加他的葬礼?
-
2023-12-09 15:15:51
-
- 英航5390空难:风挡爆碎,机长被吸窗外奇迹生还,出院后重返蓝天
-
2023-12-09 15:13:36
-
- 91年梅里雪山事件,17名登山队员集体遇难,真实过程比传说更诡异
-
2023-12-09 15:11:22
-
- 大汉奸李士群被日本人毒杀,妻子不服,日本人:你和丈夫手下通奸
-
2023-12-09 15:09:07
-
- 郯庐地震带
-
2023-12-09 15:06:52
-
- 郭敬明卑微的拜金主义,围绕他充满争议的金丝雀之谜
-
2023-12-09 15:04:37
-
- “小公子”李倩的辛酸过往,和她的励志奋斗史
-
2023-12-09 15:02:22
-
- 村民用毒蛇泡酒,一年后开坛喝酒被咬身亡,为何蛇还没死?
-
2023-12-09 11:10:07
-
- 真牛!昆山最厉害的10所小学曝光,挤破头也想进
-
2023-12-09 11:07:53
-
- CSGO社区服务器开服架设搭建教程windows什么配置的合适国际服
-
2023-12-09 11:05:38
-
- 父子决裂13年,季羡林死后,季承要求归还遗产,北大为何拒绝?
-
2023-12-09 11:03:23
-
- “铁肺歌后”淡出乐坛,只因女儿曾遭绑架,如今68岁回归田园
-
2023-12-09 11:01:08
-
- 志愿军生死之战-铁原阻击战,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
-
2023-12-09 10:58:53
-
- 王光美:刘少奇第六任妻子,穿旗袍出国访问轰动海内外,85岁去世
-
2023-12-09 10:56:39
-
- 昆明恶霸孙小果:24年前强奸4人,牙签刺乳房,判死刑后减刑出狱
-
2023-12-09 10:54:24
-
- 值得收藏的毛衣编织花样大全
-
2023-12-09 10:51:14
-
- 黄植诚:驾百万战机回大陆,获65万奖金,娶空姐为妻
-
2023-12-09 10:48:59
-
- 收藏!广州46家超高性价比自助餐,可以吃一年
-
2023-12-09 10: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