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杂谈 > 正文

​晁衡:唐朝G20,他做了唐朝大官,与李白相交,与杨贵妃生情?

2023-12-13 08:41 来源:风海网 点击:

晁衡:唐朝G20,他做了唐朝大官,与李白相交,与杨贵妃生情?

友情提示:本文为林歌原创,抄袭是不对滴!

日本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掀起了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斯时,中国正处于唐代最繁盛的时期。

大唐的朝廷制度、人文文学、建筑风格、饮食文化等,都得到日本举国上下的追捧。

从公元630年到9世纪末约二百六十年间,日本先后向唐朝排除了十九次遣唐使。

遣唐使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期的留学生,称留学生,第二种是短期的留学生,称请益生。

长期的留学生,顾名思义,可以长时间留在大唐,甚至可以入唐籍、做唐官、做唐人女婿,一直到下一期遣唐使到来。

短期的留学生,类似于现在的修学,短时间内感受完大唐的各项文化风情,再随同遣唐使归国。

在这些留学生之中,有一个最著名的,叫做阿倍仲麻吕。

相信喜欢电影的读者对这个人不陌生,对,他就是陈凯歌电影《妖猫传》的主角之一。

阿倍仲麻吕,姓安倍,对,就是现在日本那位首相的先辈。

当时,日本正在进行一项名为大化革新的改革运动。他的父亲,中务大辅五品上船守响应天皇号召,派遣十六岁的儿子阿倍仲麻吕作为第九批遣唐使,前往大唐,学习中国文化。

一起出行的,还有十八岁的井真成和二十二岁的吉备真备。

他们从难波津出发,走南路航线,由五岛列岛横渡中国东海,到达江南地区,然后再转陆路,到达唐都长安。

刚开始的时候,他拜在鸿胪寺四门助教赵玄默门下学习大唐礼仪。

后来,进入太学。

当时的太学,是大唐的最高学府,只有大唐四五品官员的子弟,年龄在十四到十九岁之间才可以入学。

当时的遣唐使当中,只有阿倍仲麻吕在年龄上符合。

他的父亲虽然在日本任五品上船守,但并不是大唐的官员,他被破格录取,可见其才华之出众。

他既有才思敏捷的天资,也有刻苦努力的坚持。

经过数年的学习,他参加了科试,并一举考中进士,被唐玄宗赐汉姓名:晁衡。

他被赐予校书的官职,后来又陆续担任七品上左补阙、从五品下仪王友,后至从三品秘书监兼卫尉卿。

秘书监是从三品负责执掌国家经济图书之事,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国立图书馆馆长。

卫尉卿则是卫尉士的长官,执掌国家器械文物等,总管武库武器守宫三署。

这个职位在当时相当有权势的,晁衡能够担任此职务,说明了他卓绝的才识和能力。

关于晁衡的学识和能力,可以参考同期遣唐使吉备真备。

吉备第一次回到日本,就带回了大量与唐文化相关的各领域的物品,其中包括唐朝的礼仪、历法、测量工具、音律乐谱,且通晓军事。

不难想象这批遣唐使中才华更为出众的晁衡的才能了。

正因为担任这个相当显赫的职位,他才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长安各界的学者名流。

他与当时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维、白居易、储光羲等,来往密切,相互交流和酬唱。

储光羲曾经写了《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来表达对晁衡的赏识与敬仰。

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

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

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

诗文描述了盛唐万国来朝的背景下,晁衡不远万里从日本来到大唐,在国子监刻苦学习,并登科入仕的卓绝才识。

晁衡也像个地道的唐人那样,与诗友饮酒唱和,与饕友大快朵颐,与“狐朋狗友”流连大唐花坊,然后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美好,通过唐人纯正的“三书六礼”的方式,将唐女娶回家,借着,继续做唐官、生子。

虽然从表面上看,他已经成了地道的唐人。

可是,他真正的故乡,还是在大海的那一方呀。

转眼间,近四十年的时光流逝,他由原来那个弱冠的少年,变成了学识才绝的青年,又慢慢步入暮年。

青丝染了风霜。

乡愁经霜更盛。

天宝十二年,日本派来的第十一批遣唐使也要回国了。

而此时的晁衡,也已经五十六岁了。

看到同袍回国,他思乡之心更胜。

他决定向唐玄宗请辞。

唐玄宗虽然爱惜他的才识,但是,念及他仕唐三十多年,家中高堂尚在,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唐朝回聘日本使节,以皇帝特派大使的身份,伴送日本遣唐使回国。

临行前,晁衡与她的朋友们别李白,王维等人辞别。

众人也为他摆了送别宴。

宴席上,王维写了《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祝好朋友一路顺风,同时感叹别离后音信难通,依依不舍的深挚情谊。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但李白缺没有为这次的离别写下只言片语。

他虽然也不舍友人的离去,却拍着晁衡的肩膀说,“你这次离开长安,没过多久就会回来,我就不写诗送你了,等你回长安后,我们再好好相聚痛饮三百杯。”

——大意类似于:你走,我不送你;你来,风里雨里,我去迎你。

当年六月,晁衡随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和吉备真备一行,辞别长安,南下扬州。

藤原河清为此次迎接遣唐使回国的大使,是中卫大将藤原房前第四子,光明皇太后的外甥、孝谦上皇的表弟、权臣藤原仲麻吕的堂弟,官职为参议,与唐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若,是遣唐大使中地位最高的。

而吉备真备和晁衡老朋友,两人是同一期入唐的留学生,又一起在唐朝待了十九年,于开元二十三年回国,此次奉天皇诏令迎接遣唐使归国。

他们先是一起游览了皇宫,然后前往扬州延光寺,邀请鉴真和尚东渡,分乘四船从苏州起航回国。

不幸的是,他们此次航行遇到了风暴。

噩耗传到了长安,朝野上下无不为之悲痛惋惜。

特别是李白,得知这个消息后,更是痛苦万分。

他想到临别时与晁衡的约定,挥泪写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诗篇,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沈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但晁衡并没有死。

当时,他们的船触到了礁石,与其他三条船失去了联系。

后来,大船被吹到了越南。

登陆后,被当地土人屠戮殆尽,晁衡和藤原清河侥幸逃得一劫,在渔民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大唐。

天宝十四年,他们历尽艰险,再次回到长安。

李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甚至连随从都没有来得及带,就直奔晁衡的驻地。

他直接闯入堂上,抱着晁衡痛哭道,“晁兄,我还以为今世再也见不到你了。”

望着李白激动的面容,晁衡也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李白便把自己悼念他的诗念给他听。

晁衡握着李白的手,百感交集,于是回赠一首《望乡》:“魂兮归来了 感君痛苦吾 我更为君哭 不得长安住。”

从此以后,他和藤原清河继续留在长安,再也没有回去。

至于说他有没有像《妖猫传》里描述的那样,与杨贵妃生就了一段不可能的爱情,恐怕也随着他的英骨,永远长埋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