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生活 > 正文

​国窖1573多少元(国窖1573多少度)

2024-04-04 10:26 来源:风海网 点击:

国窖1573多少元(国窖1573多少度)

国窖1573多少元?五粮液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世界五大蒸馏酒之一。五粮液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494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就开始酿造““美酒”,这是中国最早的酒。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五粮液已经成为贵族和文人墨客的饮品。直到现在,五粮液依然是国内最著名的白酒品牌之一。不不过五粮液的价格比茅台高,一瓶要几千元。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有一千元,你会买哪种酒呢?网友:我会买茅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从2019年以来,泸州老窖就被称为“提价王”。其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小步快跑”的提价方式,公司收入增长的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提价”和“控量”实现。

作为泸州老窖旗下的核心市场高端大单品,国窖1573堪称涨价“主力军”。

2019年,国窖1573经典装的市场指导价仅为869元/瓶,到今年初,这个价格已经变成了1399元/瓶。

但遗憾的是,国内白酒消费者却似乎已经不愿再为涨价买单,市场价格倒挂的同时,国窖1573的销量似乎也出现了问题。

2020年:“一边涨价,一边倒挂”的国窖1573!

2020年,市场就已经有人关注到国窖1573“一边涨价,一边倒挂”的情况。

2020年8月份,有业内人士通过走访研究白酒终端销售网点的方式,了解到,国窖1573的市场成交价与官方指导价之间存在着严重倒挂。

当时,国窖1573敲定了950元/瓶的价格红线,凡低于950元/瓶销售的客户,国窖将按照市场管理办法,做出惩罚。

但是,市场方面的反馈是,“52度国窖1573经典装价格普遍在930元到1050元之间”,低于950元/瓶消费的情况较为普遍。

据一位烟酒店老板所说,虽然,52度国窖1573经典装标价为1399元,但实际成交价也就是千元左右,主要看顾客的需求量多还是少,买的越多越便宜。

也就是说,与市场成交价相比,不只是52度国窖1573经典装所谓的官方指导价 “形同虚设”,就连价格红线也是“可有可无”的状态。

2021年,泸州老窖继续走在提价的道路上,且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与此同时,国窖1573的市场成交价继续倒挂,也没有好转的迹象!

2021年:价格继续倒挂,批价不及五粮液!

2021年8月24日,泸州老窖发布国窖1573价格体系上调通知,决定自2020年9月10日起,52度国窖1573经典装结算价上调40元/瓶,38度国窖1573经典装结算价上调30元/瓶。

12月15日,泸州老窖销售公司就曾发文表示,公司西南、中南地区的38度和52度国窖1573经典装终端渠道计划内配额供货价格建议分别上调40元/瓶、70元/瓶,计划外配额供货价分别调整至750元/瓶和1080元/瓶。

12月20日,泸州老窖国窖酒类销售有限公司发布调价通知。通知显示,经研究决定,52度国窖1573经典装(500ml*6)团购建议价格调整为1100元/瓶,38度国窖1573经典装(500ml*6)团购建议价格调整为800元/瓶。

对于国窖1573的连续涨价,市场方面的反馈仍然是“不买单”。

据悉,数度涨价后,泸州老窖52度国窖1573经典装终端市场价格尚未有明显传导,甚至乱象频出,不同渠道售价最高相差超500元。

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线上销售渠道,52度国窖1573经典装终端的售价普遍为1109元/瓶,也有标价1499元/瓶的商家,但月销售显示为零。

以烟酒店为代表的线下渠道,52度国窖1573经典装的价格则更低一些,甚至有酒商对大客户的售价低于1000元/瓶。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数次涨价,52度国窖1573经典装的官方指导价已经追上第八代五粮液,但批价却有较大差距。

目前,52度国窖1573经典装的批价仍维持在900元出头,而第八代五粮液的批价则为970元左右。

2022:国窖1573的涨价该停一停了?

今年,受经济增幅放缓与疫情的影响,数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白酒市场的销售氛围欠佳,销售难度上涨。

在此背景下,包括国窖1573在内,白酒企业的涨价都应万分谨慎,切勿搞“纸面涨价”。

一方面,透支原有的品牌力,降低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另一方面,给经销商也会造成压力,导致其产生“厌烦”情绪。、

以国窖1573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以国窖1573为代表的高档产品营收分别为29.2亿、46.48亿、63.78亿、85.96亿,占总营收的比重由2016年的35.16%提升至2019年的54.35%。

不过,同期内,泸州老窖以国窖1573为代表的高档产品营收增速却呈现逐年放缓的趋势,由2016年的89.39%下降至2019年的34.78%。2021年,国窖1573整体增速应在20%左右。

“利润上升,增速放缓”,其背后反应的就是价格与市场“不匹配”,继续下去,价格倒挂导致的隐患将会越来越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