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伤害?爱孩子就从学会满足孩子需求开始,算是明白了……
满足=伤害?爱孩子就从学会满足孩子需求开始,算是明白了……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夏天去哪里玩最凉爽?当然就是玩乐一体式商场!
芽芽最近时常和芽芽妈去商场里玩,一会看见淘气堡要玩,一会看见玩具店要买玩具,芽芽妈表示家里的玩具都堆成山了,可不能想要什么就买什么了,可是芽芽偏不!拿着玩具不撒手,倔强的要命啊!售货员又极力推销,芽芽妈一个老母亲的心又要破碎了......
这样的场景似乎总是发生在每位爸爸妈妈的眼前吧~
我们总是在强硬拒绝孩子和无条件满足孩子之间权衡着,到头来倒霉的不只有爸爸妈妈受伤的小心脏还有空空的钱包。
每次带孩子出去玩一趟,不花个二三百的都没办法回家,还不算上给孩子额外报名的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特长班等等,所以现如今很多父母觉得养育一个孩子真是靠钱堆出来的。
这些花在孩子身上的消费到底是刚需还是非刚需呢?
每当孩子提出一个需求,如果你也有能力满足,到底要不要满足呢?
近期热播综艺《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中,小S女儿艾莉申请要买一件1000多块的衣服。但小S认为女儿才13岁,根本不需要穿这么贵的衣服,小孩子还会长高,随便买便宜的就好了。
小S在节目中更是直言“我跟她们说过超过一千就不能买!”虽然,最后大S以奖励艾莉舞蹈比赛得了第一为由,将这件衣服送给了侄女,但节目一播出,小S不让孩子买名牌的话题就上了热榜。
有网友回应:
“别看小S在舞台上潇洒奔放,私底下真的很亲民,这种做法太接地气了,赞!”。
也有网友提出质疑:
“既然一件衣服在父母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孩子的要求又不过分,为什么不满足呢?”
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明星会碰到,我们普通家长也经常碰到啊!
关于到底要不要满足孩子这个问题,匈牙利病理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玛格丽·马勒的研究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建议:面对孩子的需求,不同年龄阶段需要区别对待!
玛格丽·马勒专注于自我发展心理学研究,她将孩子成长分成了不同阶段:
0-2个月是自闭期
2-6月是共生期
6个月-2岁是个体化分离时期
0-2个月:自闭阶段或自闭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和外界几乎是没有交流的,用心理学专业术语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和客体是不建立关系的,他们完全是靠本能和反射来生活,而父母要做的就是无条件满足。
2-6个月:共生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觉得母亲是自己的附属,母亲的存在就是自己的存在,母亲的疼痛就是自己的疼痛。
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把自己和母亲分开,所以这个时期也叫共生期。此时,父母应该立刻满足孩子的需求,倘若父母故意忽视孩子的需求,表面虽然看不出,但孤独、失落的情感会进入潜意识。
6个月-2岁:个体化分离时期
6个月后孩子开始变得更加独立。他们逐渐意识到,我和母亲是不一样的人,也意识到母亲和别人是有差别的。
因此6个月之后的孩子看到陌生人会紧张。此阶段的孩子行动力大大增强,语言能力也迅速成长,具备了强烈的探索意识和好奇心,越来越像一个独立的人。
所以在这个阶段他们会与父母产生冲突,会有自己的需求。
比如,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对手机、pad、电视等设备上瘾,从而沉迷虚幻世界,对于这些相关的需求,父母则需要坚定而和善的拒绝。
不要担心孩子不配合,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会“认真考虑、倾听”来自外界的反馈。他们会根据这个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
至此,到底要不要满足孩子这个问题我们就搞明白了,不是全部满足,也不是完全拒绝,而是分年龄、分情况有方法的满足。
但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四点需求一定要被满足:
(1)被爱的需求
(2)被聆听的需求
(3)被理解的需求
(4)独立的需求
被爱的需求
被爱的需求是从宝宝一出生就有的本能,无论多大的人都是需要爱的。对于小宝宝来说更加需要,在爱的环境中他才能够更好、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
爸爸妈妈每天都要拿出一定时间认真的陪伴宝宝,陪孩子时最好不要拿手机。如果工作紧,陪孩子的时间特别少,也要利用好碎片时间,问问孩子最近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二孩的家庭,在照顾二宝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对大宝的关爱,不让让他觉得爸爸妈妈都爱二宝不爱他了。
一些家庭是老人看孩子,而父母一回到家里就玩手机打游戏,却不看孩子。爸爸妈妈越不看孩子,宝宝就越不喜欢爸爸妈妈!这种父母真该反思自己,父母的爱是任何爱都替代不了的。
被聆听的需求
孩子小会喜欢什么都跟家长说,在孩子说的时候,千万不要厌烦,认真的倾听是对孩子的尊重,在他说完之后,家长给出反应,而不是敷衍塞责,让孩子失望。
被理解的需求
我们成人在做什么事情或者做决定时,肯定希望被别人了解,被肯定。孩子也是一样,因为他小,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很可能不按常规出牌。
作为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做法。如果他做的不好,家长可以委婉的说出来,帮他改正做得更好,而不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独立的需求
孩子在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想着自己做一些事情,只要在安全的范围内,家长要应允孩子的这种要求,而不是替他包办一切。
学吃饭
家长还是尽早让宝宝自己学吃饭的好,不要因为怕弄脏就不允许。他这样会觉得特别有意思,而且更爱吃。嫂子家的孩子上小学了在家吃饭还要喂呢,真是不能理解......
自己做决定
孩子在2岁左右的时候,到了意识敏感期,有了自己的想法,家长不要强行的纠正他的做法,因为你越强行,他反而变本加厉。
家长要准许他的一些做法,比如自己选衣服,即便是搭配不好看也可以穿啊!
如果过度满足或从不满足孩子需求会怎样呢?
1、过度满足的最终结果是贪得无厌
有句古话叫“惯子如杀子”,当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无条件满足孩子一切需求时。
就相当于剥夺了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历链的机会,更掐断了孩子对欲望克制的培养。
这样的家长就成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大家还记得那个日本留学五年,从未勤工俭学,每月张口找母亲要7000元生活费的汪佳晶吗?
就是因为母亲一味的满足,让他决定这一切理所应当。当母亲无法继续提供生活费后,他选择将刀挥向母亲。
于是造就了轰动一时的“留学生机场弑母”案。
2、从不满足只会带来性格缺陷
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的恒河猴实验恰好能说明这一点。
哈洛将刚出生的小猴子,放进隔离笼子里养育,同时还放入了一个可以喂奶的铁丝猴子和一个触感不错的绒布猴子。那些由假猴抚养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极其孤僻。
动物实验表明:很多动物都有及时回应孩子情感需求的天性。这些情感上的安抚使得动物宝宝们的情感得到及时的满足,情绪也比较平稳,成年以后有更好的社会性。
人也是一样,心理学家马勒曾说:“一个人遭受的创伤性的事件和创伤性的养育越早,成年后的精神障碍和疾病越严重”。
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挫折,年幼的孩子还不具备使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的能力。所以长时间不满足,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时间一长便会造成性格缺陷。
面对2岁以上孩子无止境的需求,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
首先,帮孩子制定一些规则
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孩子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自控力比较差,就会有许多并不必要的需求,所以此时需要家长辅助孩子们确认哪些需求可以满足,哪些需求必须放弃。
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家庭会议,制定规则,建立规则意识。
但帮孩子制定规则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给”孩子制定规则,“给”更多的是一种压制,而应该和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有参与感,这样孩子执行起来才会更加积极主动。个人建议家长们可以采用“家庭会议”的方式和孩子共同探究规则。
其次,拒绝满足,但不能拒绝孩子
上周末和同事去逛街,同事带着4岁的女儿,小姑娘一路都很听话,但走到商场玩具区时看中一个艾丽莎公主,同事觉着有点贵,不划算,谁知女儿非要买!
小姑娘越哭越凶,同事的脾气也上来了,决定不理她,眼看孩子都快哭抽了 ,同事才心疼的抱起女儿。小姑娘一句话,让我这个老阿姨都红了眼眶:
“妈妈,我不要艾丽莎了,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现在很多育儿书都教父母“冷处理”、“坚持原则”等,但他们忽视了所谓的原则。
冷处理都是孩子未经参与过而父母一方独定的方法。教育的基石其实是爱,父母可以拒绝自己认为过分的要求,但却不应该拒绝孩子对爱的期待。
最后,不和孩子做条件交换
“我要看电视!”
“那你先把饭吃完!”
这样的对话生活中经常出现,我们经常在满足孩子需要的同时,和孩子交换条件。
儿童心理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一个孩子每一个需求,都需要和父母去交换一个条件才能满足,那么孩子便认为需求满足起来太难了,因此,一旦有机会满足,他就会尽情释放。
就比如,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喝饮料,但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又不得不喝,这时只要孩子逮到机会就会抱着饮料瓶子不撒手。
交换条件的满足会让孩子觉得,我想得到的东西一定要失去一些什么才可以换到,或者必须要经过对抗才能获得。
怀有这样信念生活的孩子,即使真的拥有了想要的东西,也会非常没有安全感,很难平和的享受生活。
最后,再来看看小S不让女儿买衣服这件事,其实1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妈妈明令禁止的情况下,她还来争取妈妈的意见,说明孩子真的很尊重妈妈。
同时也说明,孩子对这件衣服的喜爱程度,这种前提下,不妨试着满足孩子,这不仅不会让孩子得寸进尺,反而会促进亲子关系。
芽芽妈写在最后
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学会帮助孩子和自己分析事情再做判断,一味地满足容易骄纵孩子,得到的太容易就不会去珍惜,当没法满足孩子时和孩子说清楚,并且告诉为什么,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得不到的失落。心平气和地陪孩子释放情绪,孩子也会理解父母的行为,慢慢地也能接受有些需求是不能被满足的。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下一篇:没有了
-
- 澳门回归时,葡澳当局为什么急于脱手?澳门黑帮为什么一夜消失?
-
2023-12-01 16:06:25
-
- 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用一生告诉你,成功的4个秘诀
-
2023-12-01 08:33:03
-
- 一百年前,是谁渴望用“禁酒运动”创造一个“纯净”的美国?
-
2023-12-01 08:30:49
-
- 马伊琍情史录,她为什么会和文章离婚?
-
2023-12-01 08:28:34
-
- 《处刑的房间》让青春的反叛就在残酷的青春岁月中肆意挥霍掉
-
2023-12-01 08:26:19
-
- 99年禹作敏吞药自杀后,葬入大邱庄祖坟,坟墓前冷冷清清无人祭拜
-
2023-12-01 08:24:04
-
- 刑警宋名扬:卧底期间染上毒瘾,公安部门为其开证明,后来怎样了
-
2023-12-01 08:21:49
-
- 大明悲情往事:王恭妃与明神宗的爱恨纠葛
-
2023-12-01 08:19:34
-
- 因尺度问题,《大鸿米店》两次遭禁播,全片无好人,但依旧经典
-
2023-12-01 08:17:19
-
- 品种大全丨铁线莲品种介绍(一),总有一款惊艳了你的时光
-
2023-12-01 08:15:05
-
- 一手将黄渤捧成影帝的高虎,为何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
2023-12-01 08:12:50
-
- 鹿晗为何突然不“红”了?看他干过的那些事,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
2023-12-01 08:10:35
-
- 读了《乔家大院》原著才知:乔致庸的“两个洞房”,都在想江雪瑛
-
2023-12-01 08:08:20
-
- 1957年朱德点名道长李圆通赴京参会,结束后询问:能不能长留北京
-
2023-12-01 08:06:05
-
- 索马里海盗:无差别打劫中国船只,为何难以消失?
-
2023-12-01 08:03:50
-
- 傅作义的女儿,北平和平解放最大女功臣,她到底做了什么?
-
2023-12-01 08:01:35
-
- 科协“十大”经验交流甘肃省科协:紧抓“科创中国”机遇 谱写科协系统创新驱动
-
2023-12-01 07:59:21
-
- 中国当年之所以要扛住97金融危机,其实是为了香港
-
2023-12-01 07:57:06
-
- 武汉保卫战:日军在华最惨的一次战役,日军25万精锐兵力被打垮
-
2023-12-01 07:54:51
-
- 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后,历经七年征战,谁获得了西里西亚控制权?
-
2023-12-01 07:52:36